第33章 粽香源大唐,端午诗赋浓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端午吃粽子,历来是诗人们乐于歌咏的话题。正如苏轼的一句诗:“香菰黏米着佳名,古俗相传岂足矜。”可见,在北宋的时候,粽子已经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唐朝末年的徐铉说“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吃“角黍”粽子,饮菖蒲酒,在唐宋是端午节最流行的风俗。

  论吃粽子,还是苏轼的花样比较多。他吃的粽子,不仅有“香菰黏米”这样传统型的,还有很别致的“杨梅粽”:“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宋代竟有杨梅馅儿的水果粽,这在今人看来,可能比较新奇。除了杨梅粽,当时可能还有一种“姜粽”。苏轼说:“自有梧楸鄣畏日,仍欣姜黍报丰年。”其中有“姜黍”,所谓“黍”,就是“角黍”粽子。那么“姜黍”是否为生姜馅儿的粽子呢?这就不能确定了。

  除了用叶子包裹的角粽,那时还有用筒装的“粽子”。比如苏轼有云“香黍筒为粽,灵苗艾作人”,所谓“灵苗艾作人”,就是用艾草扎成人的形状,用来辟邪。这也是古代端午的一种节俗。又如欧阳修有云“楚俗传筒黍,江人喜竞船”,所谓“竞船”就是龙舟比赛,这种风俗也一直流传到现在。

  唐玄宗李隆基的这场御宴,吃的是粽子,但这粽子如何吃呢?宫中的吃法跟民间还真不一样。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也就是说,把粉团和“角黍”粽子放在金盘里,用小牛角做成弓,用箭射,射中的才可以吃。这种宴会上的游戏,类似“投壶”,很具有趣味性。

  开元十五年,唐玄宗李隆基大宴群臣,饮酒赋诗,吃了粽子和龟、鱼等食物。除了这些吃的,玄宗的诗里还说“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这说的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风俗——长命缕。

  长命缕,就是现在端午节俗中的五色丝绳,因为丝绳是长而且连绵不绝的,所以古人认为这种东西可以续命。丝绳续命,当然是人们在端午节表达的一种美好愿望。那长命缕,如同一道绚丽的彩虹,缠绕在人们的手腕上,仿佛在诉说着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粽子、长命缕,这些端午节俗不独出现在玄宗的御宴之中,在民间也很普遍。那么,宫廷的端午御宴有何特别之处呢?有的。张说的诗中写道“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为何要尝麦子和猪肉呢?原来,《礼记·月令》中说,孟夏之月,君王“乃以彘尝麦”;季夏之月,要“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月令》这一篇文章,讲了每个月君王要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对后来的影响很大,一直影响到了唐玄宗的端午御宴。《月令》说夏天要就着麦子吃猪肉,要进龟等水产,所以这些东西都出现在了玄宗的端午餐桌上。

  其实,《月令》不仅影响了君王的行为,还影响了整个社会。前面说到“俎龟角黍”,不就是民间的端午节俗么?甚至作为粽子的“角黍”,也有《月令》的影子。在唐玄宗的时代,粽子馅儿一般用大米,不用黍米,但人们还是习惯把它叫做“角黍”,可能就是因为《月令》中说仲夏之月,“农乃登黍”,君王要“以雏尝黍”,即就着黍吃小鸡肉。

  在唐朝,端午节的时候,除了会宴群臣之外,还经常赏赐衣服。有一年端午,张九龄就转寄给被流放在夜郎的李白两套罗衣,李白为此写了一首诗:“张衡殊不乐,应有四愁诗。惭君锦绣缎,赠我慰相思。鸿鹄复矫翼,凤凰忆故池。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

  无独有偶,杜甫也曾写过一首《端午日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日赐罗衣,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所以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拿到了轻罗衣衫,还是激动地写了首诗。而端午之所以会有赐衣的习惯,主要原因还是入夏天气变得热了,要换成夏天穿的轻薄衣裳,君王就给群臣赐衣,以示恩宠。另外,《月令》中也说仲夏君王开始换上薄纱衣服,这些文字也有可能影响了后世的赐衣制度。

  写端午赐衣,可能还是花蕊夫人的这首《宫词》比较有情调:“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缕长。”

  以上,就是开元十五年唐玄宗的端午御宴的大致情况。从玄宗和张说的这几首诗之中,我们似乎已经隐隐能感受到一种“盛唐气象”,一种升平、轻松、自由的空气。这场御宴之后,张说垂垂老矣,即将卸任文坛盟主的职位,而王维、李白、王昌龄、孟浩然、杜甫这些年轻人,也将陆续来到长安,共同缔造一个诗歌的盛唐。他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即将在历史的天空中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他们的才情与抱负,将为这个辉煌的时代增添更加绚烂的色彩。

  开元十五年的端午节,不仅仅是一场宫廷的盛宴,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见证了过去的辉煌,也预示着未来的灿烂。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诗人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书写着中国文学史上的壮丽篇章。他们的诗歌,将穿越时空,流传千古,成为后人敬仰和传颂的经典。而这个充满诗意的端午节,也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人们心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