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天宝十四个年头,发生的那些事儿第2/4段
?战役过程?:安禄山率领大军日行百里,疲惫不堪地到达契丹营地。由于大雨导致弓箭失灵,唐军只能依靠肉搏作战。尽管唐军攻势凶猛,但由于契丹人的顽强抵抗和安禄山的轻敌,最终唐军陷入僵局,安禄山本人也中箭受伤?。
?战役结果?:安禄山在战役中受伤,逃到师州后将战败责任推给左贤王哥解和河东兵马使鱼承仙,并处决了这两人。这次战役是改变唐朝盛衰的三大边境失败战争之一?。
这些事件不仅揭示了安史之乱的背景和原因,也展示了唐朝在面对边疆危机时的应对策略和结果。
?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发生了以下重要事件?:
太子李亨世子广平王李俶与沈珍珠的相识与初遇?:在这一年,广平王李俶与沈珍珠在醉仙楼相识,这是他们故事的开始?。
?安史之乱的背景事件?:虽然天宝十二年本身没有直接爆发安史之乱,但这一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紧张局势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崛起以及唐朝内部的腐败和边疆压力为未来的叛乱埋下了伏笔?。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这一年,六十六岁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第六次尝试后成功赴日,这标志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事件?。
同年,按旧制,兵部与吏部尚书知政事者,选事悉委侍郎以下,三注三唱,仍由门下省审。自春至夏,选事才毕。及杨国忠以宰相领文部尚书,想要显示自己的精敏,乃遣令史先于己之私第密定选人之名。
同年正月三十日,国忠召左相陈希烈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于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并说:“现在左相与给事中都在座,已过门下省。”所选之人资格差缪甚众,但没有人敢于申说。于是门下省不再过官,侍郎只掌试判。
杨国忠使人说安禄山,诬李林甫与阿布思共同谋反,禄山就派阿布思部落所降者至朝廷,诬告李林甫与阿布思曾约为父子。玄宗信之,派吏按问,林甫婿谏议大夫杨齐宣惧国忠威势,怕被连累,遂附国忠意而证其事。时李林甫还未下葬。
同年二月十一日,玄宗下制削林甫官爵,子孙有官者都除名,流于岭南及黔中。仅给随身衣服及粮食,其余财产并没官。林甫近亲及党与坐贬者五十余人。又剖林甫棺木,抉取其口中所含珠,褫夺其金紫衣,更以小棺如庶人之礼葬之。
二月二十七日,赐陈希烈许国公爵,杨国忠魏国公爵,奖赏二人奏成林甫之狱。
同年五月,突厥阿布思被回纥兵所破,安禄山乘机诱降其部落,由是禄山精兵,天下无敌。
九月,北庭都护程千里追阿布思至碛西(今新疆库车),写信告葛逻禄,使其接应。阿布思被迫归降葛逻禄,葛逻禄叶护执其妻子以及部下数千人送程千里。九月十六日,唐加葛逻禄叶护顿毗伽,开府仪同三司,赐爵金山王。天宝十三载三月,程千里执阿布思献于朝廷,阿布思被杀。三月二十八日,以程千里为金吾大将军。
安禄山以李林甫狡猾逾己,故畏服之。林甫死后,杨国忠为相,禄山卑视之,于是二人有隙。国忠屡在玄宗前言禄山有反心,玄宗不听。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击吐蕃,拔其洪济、大漠门(皆今青海共和东南)等城,收九曲部落。杨国忠知哥舒翰与安禄山有矛盾,就想厚结翰共排安禄山,遂奏以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同年八月三十日,唐玄宗李隆基又赐翰西平郡王爵。
同年十月十一日,玄宗幸华清宫。杨贵妃姊三人随从车驾,先会于杨国忠宅第。杨氏五家,队各为一色衣裳以相区别,五家合队,灿烂如云锦。车马仆从,充满数坊之地,锦绣珠玉,鲜艳夺目。国忠仍以剑南旌节引于队前。
杨国忠子杨暄应明经试,因其学业荒陋,考试不及格。礼部侍郎达奚珣害怕国忠的权势,遂使其子昭应县尉达奚抚先告国忠。抚对国忠说:“我家大人云:郎君所试不及格,然亦未敢让落第。”国忠听后大怒说:“我的儿子何愁不富贵,还用得着你们这些鼠辈来卖好吗!”遂策马不顾而去。达奚抚害怕,遂写信告其父说:“杨国忠以权势相要挟,实在令人难忍,但怎能与此人论是非曲直呢!”达奚珣不得已,遂置杨暄于上第。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至菩萨劳城,前锋屡次大捷,常清乘胜追击。这时斥候府果毅段秀实对常清说:大勃律兵屡次败北,是引诱我军,请派兵搜左右山林,定有伏兵。常清遂派兵搜之,果捕获其伏兵,遂大败之,受降而返。
诗人张继进士及第。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曾游吴越,与皇甫冉、刘长卿等友善。其诗多旅游题咏之作,游苏州时所作《枫桥夜泊》是历代传诵的名作。《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四十七首。
这些事件在天宝十二年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格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发生了以下主要事件?:
同年正月三日,安禄山入朝。当时杨国忠与安禄山交恶,所以在玄宗前言禄山必反,并说:皇上试召之入朝,必不来。玄宗召之,禄山闻命即至。四日,禄山见玄宗于华清宫,涕泣说:“臣本是胡人,为陛下所宠爱信任,但为国忠所嫉妒,臣死无日矣。”玄宗怜悯,赏赐巨万,于是更加亲信禄山,不听国忠之言。太子也知安禄山必反,言于玄宗,亦不听。玄宗欲加安禄山同平章事,已令太常卿翰林待诏张垍草制。杨国忠知后谏说:安禄山虽有军功,但目不识丁,怎么可以为宰相呢!制书如下,恐四夷有轻我大唐之心。玄宗听后乃止。正月十日,加禄山左仆射,赐其一子三品官,一子四品官。安禄山又求兼领闲厩、群牧使。正月二十五日,玄宗又以禄山为闲厩陇右群牧使。禄山又求兼群牧总监,月二十七日,又以其兼知总监事。禄山奏以御史中丞吉温为武部侍郎,充闲厩副使。
同年二月二十三日,安禄山入朝奏请说:臣所部将士讨奚、契丹、九姓及同罗等,功勋甚多,乞不限常格,超资加赏,仍写告身付于臣军,授与将士。于是安禄山部下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禄山预谋反叛,欲以此收将士之心。三月一日,安禄山辞归范阳,玄宗解御衣赐之,禄山受之,既惊且喜。恐怕杨国忠奏玄宗留己,遂疾驱出潼关。然后乘船沿黄河而下,命船夫执绳板立于岸边,十五里一换,昼夜兼行,一日数百里,过郡县都不下船。从此凡有告安禄山反者,玄宗皆缚送范阳,于是人皆知禄山要反,但无人敢说。
玄宗即位,设置翰林院,在禁中延引文章之士,下至僧人、道士,及书、画、琴、棋、数术之士皆置之翰林院,被称为“翰林待诏”。刑部尚书张均及弟张垍皆供奉翰林院。玄宗想要加安禄山同平章事时,曾令张垍草制书。后因杨国忠谏而止。安禄山离开长安归范阳时,玄宗令高力士送至长乐坡,力士回来后,玄宗问道:禄山心中高兴吗?回答说:观其心意似乎不高兴,一定是因为知道想命其为相而中止的原故。玄宗以此问杨国忠,国忠说,欲以禄山为相,别人并不知道,一定是张垍兄弟所告。玄宗大怒,同年三月遂贬张均为建安(今福建建瓯)太守,张垍为卢溪(今湖南泸溪)司马,张垍弟给事中张俶为宜春(今江西宜春)司马。
安禄山乞赏其部将,哥舒翰也为其部将请功,同年三月,玄宗遂下敕以陇右十将、特进、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归仁为骡骑大将军,河源(今青海西宁)军使王思礼加特进,临洮(今青海乐都)太守成如璆、讨击副使范阳人鲁炅、皋兰(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府都督浑惟明等并加云麾将军,陇右讨击副使郭英乂为左羽林将军。哥舒翰又奏严挺之之子严武为节度判官,吕湮为支度判官,高适为掌书记,曲环为别将。
同年六月,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帅兵七万击南诏。南诏王阁罗凤引唐军深入,至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诏兵坚壁不战。唐军后继不给,粮食吃尽,士卒又多染瘴疫,大部分死亡,乃帅兵退却,南诏乘机追击,李宓被擒,全军覆没。而杨国忠却谎报军情,隐其败状,以捷上奏,更发兵讨之,前后死者近二十万人。但慑于杨国忠的威权,无人敢以实情上闻。玄宗曾对高力士说:我现在年老,把朝事付给宰相,边事付于诸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高力士听后说:“我听说云南兵多次败唐军,边将又拥兵太重,不知陛下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局势将不可收拾,不可说无忧。”
同年七月二十日,哥舒翰奏请于所开九曲之地置洮阳、浇河(皆今甘肃临潭西)二郡及神策军,以临洮太守成如璆兼洮阳太守,充神策军使。神策军此时虽是陇右节度使所属的一支驻守临洮城的军队,但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入援,参加了平叛战斗。后因其故地已被吐蕃占领,就留在朝廷,逐渐发展成为唐朝的禁军。在唐代后期平定藩镇割据,抵御外族的侵略中,成为唐朝劲旅。由于军权为宦官所控制,神策军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有重大的影响。
杨国忠忌陈希烈,遂屡次上表辞位。玄宗想以武部侍郎吉温代之,国忠以吉温附安禄山,奏言不可,因为文部侍郎韦见素和雅易制,遂荐之。同年八月十一日,以陈希烈为太子太师,罢政事,以韦见素为武部尚书,同平章事。
杨国忠欺瞒灾情。自去年以来,水旱灾相继,关中一带大饥。杨国忠恶京兆尹李岘不附已,以灾荒归咎于岘。同年九月,贬李岘为长沙太守。玄宗忧淫雨连绵,伤田中禾稼,杨国忠取禾苗之善者献之,并说:“雨水虽多,但不害稼。”扶风(今陕西凤翔)太守房琯上言所部水灾,国忠即使御史推按其事,所以天下无人敢上言灾情。高力士在玄宗身边,玄宗说:“淫雨连绵不断,天下有事可以直言。”力士说:“自陛下把大权假于宰相,因为赏罚无章,以至阴阳失度,所以群臣不敢直言。”玄宗听后沉默不语。
河东太守兼本道采访使韦陟,文雅有盛名,杨国忠恐其入为相,使人告陟有贪赃之事,下御史按问。陟遂贿赂御史中丞吉温,使求救于安禄山,但为国忠所发。同年十一月十一日,贬陟为桂岭(今广西贺县)尉,贬温为沣阳(今湖南沣县)长史。安禄山为吉温讼冤,并言国忠谗疾,但玄宗两无所问。
同年,诗人崔颢卒,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有才无行,好饮酒赌博。其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代表作有《黄鹤楼》,据传大诗人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题诗,慨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十二首,编为一卷。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是唐朝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以下主要事件:
同年正月,吐蕃苏毗王子悉诺逻去吐蕃降唐。四月四日,封悉诺逻为怀义王,赐姓名为李忠信。
同年二月二十二日,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唐玄宗遂命中书为发日敕,给告身。韦见素对杨国忠说;“安禄山久有异志,现在又请以蕃将代汉将,其反意已明。明天我要进谏极言,如不听允,请你继续谏说。”国忠许诺。二十三日,杨国忠与韦见素入见玄宗,玄宗对二人说:“你们是怀疑安禄山有反心吗?”见素遂极言禄山反迹已明,不能让其以蕃将代汉将,玄宗听后不高兴,杨国忠遂不敢复言,玄宗竟答应安禄山的要求。一次,杨国忠、韦见素对玄宗说:臣有计策可以消除安禄山之反谋。如果以禄山为平章事,召其入朝,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翔为河东节度使,则安禄山的势力自然分减,玄宗从之。时已草制书,留中不发,遂派中使辅璆琳以珍果赐禄山,借机观察其情况。璆琳因受禄山贿赂,回来后,盛言禄山竭忠奉国,没有异心。玄宗遂对杨国忠等人说:“我推心置腹对待禄山,他必无异志。东北的奚与契丹势力强大,非禄山镇遏不可。我会认真对待,你们不要担心。”安禄山势力遂不可动摇。
同年二月,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入朝,因在道得风疾,遂留京师,居家不出。
安禄山自从京师归范阳后,朝廷有使者来时,总是称病不出迎,盛陈武备,然后出见。同年三月二十二日,玄宗命给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裴士淹到范阳后,二十余天才得见禄山,但不修人臣之礼。杨国忠乘机求禄山反状,命京兆尹围其宅第,捕禄山客人李超等,送往御史台狱,密杀之。禄山子庆宗因尚皇室女荣义郡主,供奉在京师,遂把此事密报禄山,禄山害怕,反心更坚。六月,玄宗以赐庆宗成婚为由,下诏禄山赴京师观礼,但禄山以病为由不至。七月,禄山上表献马三千匹,每匹有执控夫二人,并派蕃将二十二人护送。河南尹达奚珣疑其中有讹,遂奏请禄山进马事移到冬天,朝廷自给控夫,不烦派人。于是玄宗才省寤,开始怀疑禄山有反心。恰巧中使辅璆琳受禄山贿赂事泄,玄宗遂以他事杀之。又遣中使冯神威携手诏至范阳告禄山说:朕为卿在华清宫新造温汤所,卿可于十月入朝。神威至范阳宣诏书,禄山在床上不起,也不拜,只是问玄宗安好否。又说:马不献也好,十月当入京师。说完即令左右引神威置于馆舍,不再相见,然后遣神威回朝,也没有上表。这时安禄山自恃强兵,已坚决叛唐,玄宗虽想收其兵权,但禄山羽翼已丰,难以制服,唐王朝已进入危险期。
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一身兼任三镇节度使,早就预谋反唐叛乱,只是因为玄宗待之有恩,所以想等玄宗死后作乱。杨国忠与安禄山交恶,屡次在玄宗面前言禄山有反心;玄宗不听,国忠乃以事激之,想禄山速反以取信于玄宗,禄山于是决意速反。自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八月以来,屡飨士卒,厉兵秣马,准备起兵。独与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等密谋,其余将帅,皆不知情。这时有奏事官自京师还,禄山诈为敕书,召部下诸将示之说:有皇上密旨,令我帅兵入朝讨杨国忠,请大家立即跟随我进兵。从将领虽然惊愕,但无人敢有异言。十一月九日,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总共十五万众,号为二十万,从范阳(今北京)起兵。并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其余将领皆帅兵夜发。第二天早上,禄山出蓟城南,阅兵誓众,以讨杨国忠为名,榜示军中说:敢有异议煸动军人违抗命令者,斩灭三族,然后帅兵南下。禄山乘铁舆,步骑精锐,烟尘滚滚,鼓噪震地。当时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几代不闻战争,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震惊。河北地区皆在禄山统辖之内,叛军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迎敌,或弃城逃窜,或被叛军擒杀,无敢抗拒者。在起兵前,禄山先派将军何千年、高邈领二十奚骑,假称献射生手,乘驿马至太原。十一月十日,北京副留守杨光翔出迎,被劫之而去。
安禄山起兵叛唐后,太原和东受降城(今内蒙古托克托)上奏言禄山反。玄宗还以为是恶禄山者骗人,不相信安禄山会反。同年十一月十五日,玄宗确信禄山巳起兵反唐,才召宰相谋划。这时杨国忠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禄山预谋反叛,欲以此收将士之心。三月一日,安禄山辞归范阳,玄宗解御衣赐之,禄山受之,既惊且喜。恐怕杨国忠奏玄宗留己,遂疾驱出潼关。然后乘船沿黄河而下,命船夫执绳板立于岸边,十五里一换,昼夜兼行,一日数百里,过郡县都不下船。从此凡有告安禄山反者,玄宗皆缚送范阳,于是人皆知禄山要反,但无人敢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