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风起情长,危局第2/4段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回到了长安。但此时的他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天子,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杨玉环的思念与愧疚。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曾经他们一起居住过的宫殿中,回忆着他们曾经的点点滴滴。他看着那熟悉的一草一木,仿佛还能看到杨玉环的身影在眼前晃动。他思念她的笑容,思念她的温柔,思念他们一起度过的每一个美好时光。在无尽的思念与悔恨之中,李隆基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他的爱情故事,也随着他的离去,成为了大唐历史上一段凄美而又令人难忘的传奇。
天宝年间,那是一个看似繁华却暗潮涌动的时代。唐玄宗李隆基,曾经那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杨贵妃的倾国容颜面前,渐渐迷失了自己。长安的皇宫之中,雕梁画栋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金碧辉煌的光芒,庭院里繁花似锦,恰似杨贵妃那娇艳欲滴的面容,令玄宗沉醉不知归路。杨氏一门因贵妃之宠而鸡犬升天,杨国忠更是位极人臣,权倾朝野。朝堂之上,他意气风发,然其眼中闪烁的贪婪与狡黠,又岂是轻易能被掩盖?安禄山,那坐镇北方的节度使,表面上对玄宗忠心耿耿,朝拜之时,言辞恳切,态度谦卑,可谁又能洞悉他那隐藏在心底的勃勃野心?玄宗并非全然昏庸,他曾在金戈铁马的岁月里指挥若定,可如今,面对这复杂的朝局,他内心却陷入了无尽的挣扎与矛盾之中。一边是心爱的杨贵妃,那是他心灵的慰藉,是他在这繁华却又孤寂的宫廷生活中的一抹温柔;一边是朝廷的稳定,是大唐的江山社稷,他深知这两者之间犹如天平的两端,稍有不慎便会失衡。
彼时,江浩然,一位心怀天下、智谋过人的谋士,在曲江池的那场盛宴之后,怀揣着对大唐命运的深切忧虑,向玄宗呈上了“消藩镇割据改革”的密奏。那密奏的纸张仿佛承载着大唐的未来,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的心血。然而,玄宗望着眼前歌舞升平的景象,对自己亲手缔造的大唐盛世依旧充满自信,他只是微微摇头,叹息着这改革触动藩镇利益过深,恐引发动乱,难以施行。但江浩然提出的在军队中设立政吏处(监军使)的建议,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玄宗思忖良久,终觉此策可行,于是下令在十大节度使中推广。在七大节度使处,监军使的设立初见成效,犹如给这些地方军队套上了一层约束的缰绳。但安禄山岂是等闲之辈?他所在之处,仿若一个独立的小王国,他以巧言令色和重金财宝,如同编织一张无形的大网,将那三名监军使紧紧网罗其中,使其麾下的将士渐渐沦为他的私人武装,只听从他一人的号令。
南诏之地,战事频仍。杨国忠为彰显自己的权势,多次主动挑起与南诏的争端,却不想唐军在这片土地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前后损失的兵力多达二十余万。那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唐军的旗帜在敌军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李苾,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将领,也在这场战争中一败涂地,铩羽而归。玄宗在这接连的失利中,终于想起了江浩然。江浩然站在玄宗面前,身姿挺拔,目光坚定,他的心中既有对大唐命运的担忧,又有一展抱负的渴望。玄宗凝视着他,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于是加封他为监军使,派往赵国珍身边协助作战。江浩然领命而去,他深知此去责任重大,犹如背负着大唐的半壁江山。在南诏战场上,他充分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每一次决策都如同在棋盘上落下的关键一子,一步步稳定了黔州的局势。他的营帐中,烛光摇曳,映照出他日夜操劳、思索战略的身影。士兵们望着他,眼中充满了敬佩与信任,那是对统帅的一种无条件的追随。
然而,命运的齿轮并未停止转动。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无情地打破了大唐的宁静。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刹那间,烽火连天,叛军如潮水般汹涌南下。所到之处,百姓流离失所,村庄被焚毁,农田被践踏,那曾经繁荣的中原大地,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消息传至长安,玄宗震惊得瞪大了眼睛,他的脸色苍白如纸,心中满是懊悔与自责。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曾经那般宠信的安禄山,竟会背叛自己。此时的长安,皇宫内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氛,宫女太监们惊慌失措,四处奔走。
自此,曾经如日中天的大唐盛世,仿若一座巍峨耸立的大厦,在瞬间失去了根基与支柱,轰然倾颓。长达七年的天下大乱,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无情地吞噬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战火纷飞之处,生灵涂炭,百姓们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曾经繁华的都市沦为废墟,肥沃的田野荒芜废弃,那惨不忍睹的景象,令人痛心疾首。尽的挣扎与矛盾之中。一边是心爱的杨贵妃,那是他心灵的慰藉,是他在这繁华却又孤寂的宫廷生活中的一抹温柔;一边是朝廷的稳定,是大唐的江山社稷,他深知这两者之间犹如天平的两端,稍有不慎便会失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