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这种开胃的菜肯定会大受欢迎的第2/4段
实际上,镇上也有一些固定的商铺,这些店铺每天都营业,但大多数人还是更愿意去镇上的住户或离镇较近的村庄逛街。此外,镇上还有一个早市,每天早上开门迎客,只持续一个多小时,因此被称为“早市”。在这里,主要销售的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城郊的农民和城里的居民都会早早地赶到市场采购。
当听说要去赶集时,几个小孩子起初感到非常兴奋,但很快又垂下了头。因为他们家境贫寒,即使去了集市也无法购买任何东西。然而,李颂筠却显得格外激动,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古代的集市活动,对它充满好奇。
与此同时,她心中还盘算着另一件事:能否将家中自制的酸笋拿到集市上去售卖呢?这些酸笋可是她精心腌制而成,如果能卖出去一些补贴家用该多好啊!尽管自家生活拮据得很,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这位女子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而是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积极地寻找各种可能的赚钱途径。
李颂筠告诉张婶自己要去集市一趟,于是她从腌菜缸中挖出了一些酸笋并放入背包内,和颂瑾一同肩负着两个背篓离开了家门。恰巧此时村主任家里也要赶着牛车前往小镇,看到他们二人后,热心地邀请他们搭乘自家的牛车。
尽管牛车前行的速度迟缓得令人心急,甚至有时候比人徒步还要慢上几分,但其最大的益处便是能够省下不少力气。毕竟在这座连汽车都未曾见过的僻远小村里头,村民们根本无从购置昂贵的马车来充当日常交通工具,于是乎,这简陋朴实的牛车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大家出门时仅有的选择。
坐在牛车上一摇一晃地经过了将近半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镇上。其实,桂花村离镇上并不算太远,而那些更偏僻的村庄去镇上都需要花费两到三个小时。这个镇子的名字叫做\"三石镇\",至于它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儿,我们并不清楚,反正是传承下来很多代了。这里处于南方,土壤肥美无比,这也是三石镇富裕的原因之一,所以这个小镇的规模确实不小。
光是街道就四通八达,有好几条,而且商铺林立,看着镇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李颂筠也不得不承认三石镇的确非常繁荣。
镇上的居民也相当多,除了一排排的商铺外,还有许多的住宅区,虽然房子数量众多,但街道规划得井然有序,丝毫不会给人混乱的感觉。来到镇上之后,村主任和李颂筠他们就分道扬镳了,只是约定好了回程时在停车的地方集合。
于是,张婶就带着李颂筠和颂瑾开始逛街,张婶带来了一些自家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售卖,包括鸡蛋以及一些自制的麻线。
在这个的年代里,大麻这种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被广泛地种植着。许多家庭都会选择在自家的庭院中开辟出一小块土地来栽种它们。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自家对于麻制品的需求,实现自给自足;而且人们还能够亲自动手将收获的麻纤维纺成坚韧耐用的麻线。
更有甚者,一些心灵手巧的人家甚至具备了将这些麻线编织成麻布的技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一件件实用而美观的物品——从日常穿着的衣物到家居用品等等无所不包。这些麻布制品承载着家族的情感与记忆代代相传成为珍贵的家产之一 。
张婶首先找了个合适的位置摆放商品,然后掏出几个铜板交给李颂筠,让她带着颂瑾四处走走,顺便买些小吃,等会儿回到原地就能找到她。
李颂筠收下了铜板后,便领着颂瑾离去。她心里琢磨,竹笋是季节性食材,腌制出来的酸笋肯定不能一直放着,要想靠这个赚钱,当然就得多卖些现有的存货。
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在集市上摆着小摊售卖,始终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啊!经过深思熟虑后,她下定决心要寻找一家酒楼或其他类似的场所去尝试一下。
如果能够顺利找到一个可靠且稳定的合作伙伴,那么酸笋的销售情况或许会有显着改善,销量也肯定会大幅上升吧?想到这里,她不禁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大姐,咱们这是要去哪儿呢?”颂瑾好奇地四处张望,他已经好久没来过镇上了,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不已。
“你知道镇上哪家酒楼比较有名吗?”原本的李颂筠并不是经常逛集市的人,来镇上的次数少得可怜,所以她对酒楼的印象并不深。
“镇上有两家挺大的酒楼,都在城南那边,离得无比,这也是三石镇富裕的原因之一,所以这个小镇的规模确实不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