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沙溪乡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沙溪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石宝山歌会有“千年赶一会、一会赶千年”的美誉,与“白曲”一道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一世,沙溪成功地成为了旅游名镇。

  但是,回到这一世,条件不成熟。

  你这时候搞旅游,搞文化名镇,谁来旅游?谁来文化?

  那纯粹是理想主义。

  所以,眼下的关键,还是要通过经济,让沙溪富起来。

  江山估计,自己这一回到沙溪,一年之内是不想调动了。

  既然如此,那就安心地在沙溪搞经济吧。

  发展什么经济呢?

  江山花了五天的时间,去了五个大队,了解了情况。

  这里有参子,松茸,羊乳饼。

  松茸上一次卖了。羊乳饼不适合放太久,参子是药材,需求不大。

  于是,江山将目光放在了沙溪乡最大产量的作物上。

  那就是烟叶。

  我国有很多地区种植烟草,但以南云的烟叶最好。

  但是,华国对烟厂控制很严。没有国家计委批准,不允许多建烟厂。

  各地的卷烟厂,都会分配南云的烟叶。

  是国家的计划分配,不允许卷烟厂去自己找烟叶。

  所以,每年来,南云的烟叶被统一收购,统一分配。

  但是,那个价格,便宜的要死。

  便宜不说,还有不少的烟叶卖不掉。

  烟叶的收购,也是有计划的。国家按烟厂的计划来分配收购的计划。

  农民生产的数量大了,就卖不掉。

  这就是七十年代的情况。

  江山知道,上一世,一直到了八十年代初,烟厂的批建多了。这才使得烟叶紧俏起来。

  于是,烟厂才开始派驻采购员到南云抢购烟叶。

  这个时候,烟厂稀少,烟叶还是滞销品。

  农民只得将烟叶做成烟丝,自己抽。

  烟丝或者是送人抽。就是不允许贩卖。

  任何公民私自贩卖烟丝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所以,农民的家中,烟丝很多。就是不能变成钱。

  江山想到了一件事:厢港卷烟厂,今天因缺乏烟叶,生产大幅减少。

  内地的烟厂,那是不要想了。

  你找上门去,人家也不会理你。

  各省都种了烟叶,地方保护主义,让各省的烟厂要用百分之九十的本地烟叶,只能进购百分之十的南云烟叶掺杂着。

  所以,南云的烟叶受到了排斥。

  内地的烟叶,也出不了厢港。

  国家是宁愿我的烟叶烂掉,也不让阴国人占便宜。

  厢港只能从外国购买烟叶。

  那东西,外国的烟厂也需要烟叶,不可能给你很多。

  这就让厢港的卷烟厂老板,头痛不已。

  江山想了想,便去了丽江那边,给广周打了电话。<都种了烟叶,地方保护主义,让各省的烟厂要用百分之九十的本地烟叶,只能进购百分之十的南云烟叶掺杂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