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袁可立的奏对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袁可立望着这个满脸稚气的壮实孩子,惊喜地问:“你……你是吴王?”

  朱由校插话道:“袁爱卿快平身吧,平安,还不快快与袁大人见礼?”

  袁可立又要磕头,平安抬手阻止道:“娘亲说了,袁大人是皇高祖朝的老臣,平安要以长辈之礼相待,不可受此重礼,快快起来。”

  又道:“怀恩,快快给袁大人抬张椅子来……”

  平安遗传了朱由校俊俏的面相,特别是那双修长的丹凤眼,跟朱由校一模一样,加上这一本正经的小大人样子,在袁可立看来,这就是上位者的气概吧?

  袁可立望着小平安,对此次回京之行,多少有了一点安慰:至少,吴王还可以从小教导……

  怀恩搬来一张椅子,袁可立只搭了半张屁股在上面,他没想到,首先开口的,却是裕妃娘娘。

  只听裕妃清亮的声音传来:“袁大人身在河南,可能还不知道吧,东虏在正月就已出兵朝鲜,领兵的是阿敏,东虏军在攻占朝鲜义州的当夜,就分兵攻打毛文龙的陆上驻地铁山……”

  袁可立也顾不得别扭了,忙问:“毛文龙如何了?”

  果然还是老臣,心忧国事,张蔷在旁边的桌子上,摊开一张辽东地图,用碳笔在上面指点道:

  “毛文龙报称,他在去年冬天就移驻身弥岛,铁山受到攻击后,他派兵救援皮岛,两名领兵将领战死,损兵七百多人……”

  袁可立的目光,随着那支用木碳削城的笔尖,在地图上游走,听闻毛文龙战败,他摇着头说:“毛文龙兵器不足,粮草不足,以他统率之兵,不足以救援朝鲜,况且,东虏也不是倭寇……”

  以万历时期的国力,大明与倭国在朝鲜,还前前后后打了七年,东虏比倭寇更难对付,仅靠东江一镇之兵,是救不了朝鲜的。

  “是的,”张蔷道,“以毛文龙的兵力,对东虏的牵制作用很小,如今,朝鲜李倧朝廷已经逃到江华岛,东虏正在攻打汉城,城破只在旦夕之间……”

  袁可立没想到,与自己讨论如此重大事件的,竟然是裕妃娘娘,他抬起头望向天子朱由校,却见他像在听故事一样,热切地望向裕妃。

  “如今这个局面,陛下可有计较?”袁可立心里叹口气,还是向皇帝发问,毕竟,他今日是来与天子奏对的。

  “啊?哦……”朱由校也不是一点不懂,他苦着脸说,“朝鲜历来为我朝藩国,本应救援,奈何国库空虚……”

  袁可立只好把目光移向桌子边的张蔷,只听她说道:“朝议汹汹,皆言大明自顾不暇,有东江镇牵制东虏足矣……”

  袁可立叹息,毛文龙在东江开镇,还是他一力促成的,他任登莱巡抚时,东江镇的粮草,都是从登州启运。

  毛文龙在皮岛,收留从辽东逃出的难民三十多万,散发到各岛和朝鲜的义州各地屯垦,初期的粮草,有八成来自登州的支援。

  早在援朝抗倭的时候,明朝就在登州建立了后勤基地,袁可立正是利用这个基地和成熟的海上运输线路,给了初创的东江镇大力的支持。

  孙承宗和袁可立先后离职后,朝廷为了控制毛文龙,将东江镇粮草改由山海关起运,在觉华岛交割。

  毛文龙数次上奏,言袁崇焕厚此薄彼,将东江镇与关宁军区别对待,造成东江镇战力低下,无法有效地牵制东虏。

  对东江镇,朝堂上本来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东江镇的存在,让东虏“如芒刺在背,无法全力西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