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军议三第1/2段
张蔷很满意:效率挺高的嘛。
李邦华惋惜地道:“可惜施阁老不在,他代表礼部,他要是在的话,当场就能把出使朝鲜的人给定下来。”
黄立极忙表态:“本官下来就找施阁老商量,争取早日将出使人选定下来。”
张蔷点头:“礼部的人不在,这个问题略过,下一个议题:如何提升大明军队的战力?今日只讨论边军。”
众人都皱起了眉头,如何提升?实力的差距摆在那里:北人善骑射,蒙古和东虏多骑兵,大明要不是有长城挡着,北直隶早跟耽罗一样,成了人家的养马地。
汉人不善养马,御马监和太常寺的养马场,一年能出产多少战马?
骑兵对步兵,从来胜少败多,辽东花重金打造的关宁铁骑,遇到对手也死伤惨重。
在坐之人,对大明的实力,对大明边军的实力,心里跟明镜似的,正因为了解,才更让人绝望!
怀恩领着两名小太监上前,又为众人换了一道茶水。
张蔷敲敲桌子,笑道:“这话题有点大,我来细分一下,无非是‘人、财、物’三样。
‘人’,不用说了,兵员素质、战力,指挥员的军事修养,指挥能力,是一支军队必备的,本宫觉得,大明的边军,还是敢战,能战的。
但是,边军的顽疾、陋习,也不容忽视,今日不讨论这点,只讨论如何提高士兵的战力,和指挥官的指挥能力。”
孙承宗在辽东,带出了满桂、祖大寿、赵率教、曹文诏等一批名将,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他说:“臣在辽东,足兵足饷,赏罚分明而已。”
虽然只是简单的八个字,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大明也只有一个孙承宗。
张蔷见无人能说到点上,索性挑明了说:“本宫听闻,泰西佛朗机那边,有专门的军事学院,用于培养战场指挥人员。
我大明的卫所兵,无论兵将,全靠世袭,将帅的本领,只靠家传,世家大族都知道,子弟有贤愚,英国公最有发言权,五军都督府里,有多少混吃等死的勋贵子弟?
指望这些人带兵打仗,能打胜仗么?
所以,本宫觉得,泰西人的军事学院,可以借鉴借鉴。”
众人不约而同地转头看向徐光启,这才明白太宫让这位来参会的意图:这位一惯与泰西人利玛窦关系密切,最近又接管了新成立的皇学商学院,难道太后属意他,再创办大明军事学院?
果然,就听太后说道:“专业的人才,需要专业的培养,虽然徐大人刚接手管理商学院,但城建集团内部,早就有类似的培训班了,徐大人且说说,经过专业培养的人才,用起来怎么样?”
久未发言的徐光启,在参会人员中官职最低,见太后点名了,他站起来团团一拱手:“回太后,商学院主要培养会计人才,就是俗称的账房,经过三个月的专业训练,一个新入职的账房,效率超过十年以上的老账房。
商学院的第一批赏,刚入学就被京城各大商家预定完了,许多商家不得不把自家子弟送来上学。”
“所以,”张蔷敲敲桌子,“成立一家专门培养军队人才的军事学院,是很有必要的,众位大人觉得如何?”
户部尚书郭允厚首先发问:“办学的钱从哪儿来?”
张蔷望了望孙承宗,孙承宗瞪了郭允厚一眼,就你跳出来扫太后的兴致!他指了指袁可立道:“当然要做进兵部的预算里。”
袁可立又望向郭允厚,郭允厚气急,又瞪本官,又瞪本官!户部没钱,没钱!他不客气地瞪了回去,弱弱地说:“做个预算明细出来……”
徐光启忙站起来推辞道:“禀太后,泰西的军事学院是如何办的,臣回去打听,但是,臣刚接手商学院,再办军事学院,臣恐精力有限,耽误太后的大事,还请太后另选高经过三个月的专业训练,一个新入职的账房,效率超过十年以上的老账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