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杨廷和第2/3段
裁汰威武营,回笼宣州的金银珠宝入内库,废除皇家商店,遣散豹房。
哦,这权力太让人迷醉了。
如果能够彻底拥有这样的权力,内阁恐怕也不必要有那么多人的存在。
只要多给自己一届垂老残骸十年时光,足以成就一番足以叫天下文人垂颜的功业。
一股子略微掀起波澜的激动情绪,瞬息间被杨廷和压制下去。
他不是年轻人,即便一些充斥于心绪之中的事情,也不会扰乱他的心弦,这就是养气了。
气养于胸怀,沉淀于心,由是平心而静气。
相比较于自己,自己的儿子杨慎在这件事上做的就非常不好。
教导过多少回,那从骨子里散发的傲,从笔锋里透出来的意气,几乎能穿透过他用的案牍,戳到地面上去。
即便成了家,有了孩儿,他也还是没有那种想要去沉淀的意思,有时候叫杨廷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杨廷和发觉自己思绪发散的太过厉害,又微啜了一口茶水,思绪便又重新集中起来。
天气寒凉的厉害,这种关于权力的斗争将要掀起波澜了,接下来这件事情,皇帝肯定不喜欢。
而有反抗便一定会有争斗,争斗的核心必然是权力划分。
这是一种悲哀,可也是王朝最基本的事情。
派系,权争,党政,皇帝厌恶,其实朝臣也厌恶。
但又不得不做,你只要是想做一点儿事情,就肯定会陷入到这三者的泥潭中去。
他杨廷和宦海沉浮,历经三朝,一生其实就是在争权夺利中度过,真正做出事情的时候,可能只占人生的二分之一。
可就是这二分之一的做事时间,铸就了他杨公的名望。
而似蒋冕,毛纪这样的人,可能就连二分之一的时间都没有,却也被人尊称一声蒋公,毛公。
相比较于这些人,杨廷和更希望能拥有更好的搭档,比如杨一清。
但是,话又说回来......相比较杨一清,他更希望朝堂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
正是因为声音太多,人太多,不同的建议太多,不同的想法太多,才会导致国朝变成如今这副局面。
互相掣肘的朝堂,才会晦涩,凝滞,叫人寸步难行。
这并不是说谁的想法,谁的建议就是错的。
但道路万般,必须择一而行。
说实话,他甚至可以理解,已经故去的先皇帝,他的学生,这些年练兵打仗的政策。
单单从政令的角度来看,将野心一年比一年大的小王子,以及蒙古诸部驱逐出北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场拥有足够震慑力的战争,能够为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平静打下基础。
宪宗皇帝就是这么干的,天下人都小瞧了那位陛下,只被他混乱的后宫,残酷的西厂,自私的皇庄蒙蔽住了眼睛。
几乎是个文人,都会认为,那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但真正自成化皇帝时代慢慢走过来的杨廷和却知道,那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陛下。
他的成化犁庭就非常能够见识到一名皇帝的功底。
不做则已,任尔来去,做则做绝,犁庭扫穴。
整个建州三卫几乎被屠干净了。
只要是个听闻过这场战争的人,都觉得宪宗皇帝残忍嗜杀。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么多年了,无论北边有什么动静,边疆怎么不稳固,建州女真部落那边的人,你是听不到一丝一毫消息的。
可以预计,他们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食物够吃的状态。
就连寒冬的白毛风,能饿死牲畜的寒冬,也不能让他们出现饥荒。
很简单的道理,人少了,东西就够吃了。
因此,杨廷和可以理解皇帝建功立业的心思,可以理解为国家,在边疆与敌人战斗的做法,甚至你皇帝本人亲自带兵跟人互砍,都是可以理解的。
太祖,太宗,宣宗就是亲自拿刀和人互砍的好手,他们每次出征都是奔着灭人全家去的,这就是正面榜样,后来皇帝要学是说谁的想法,谁的建议就是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