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众将士歃血为盟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高颖拱手道:“一切但凭国公决断。国公睿智英明,定能权衡利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杨方激动地喊道:“国公称帝,义不容辞!我们都相信国公能带领我们走向光明。”

  杨素看向杨坚,目光中充满期待,急切地说:“大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杨坚心中一震,他深知这一步迈出,便是再无回头之路。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方面是对权力的渴望,一方面是对未知风险的恐惧。但为了众人的前途,为了天下的安宁,他咬了咬牙,说道:“此事容我再思量思量。毕竟兹事体大,关系到无数人的生死荣辱,不可草率决定。”

  密室中再次陷入了沉默,凝重的气氛仿佛凝结了一般。

  杨坚此时以退为进,他在观察众人反应。过了一会儿,只见所有人都表示和杨坚共进退,只有那草莽英雄杨方说了一句:“我听我大哥杨林的!”他认为自己和杨林是结拜兄弟,凡事自然要以杨林的意见为主。

  众人听到杨方这话,目光都不由得转向了杨林。杨林皱了皱眉,说道:“杨方,此事关系重大,不可意气用事。”

  杨方梗着脖子道:“大哥,我杨方没什么大见识,但我只认您。您说怎样,我就怎样!”

  杨坚赶忙说道:“杨方兄弟重情重义啊!”但是心里面已经对杨方有所厌恶。他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暗自思忖:这杨方真是个莽撞的草包,关键时刻只知道盲从杨林,日后恐成祸患。

  虽说他不会怀疑自己的弟弟杨林,但对于杨方,的确是不太喜欢。这种只凭义气,毫无谋略和远见之人,若不能为己所用,将来或许会坏了大事。

  杨素瞧出了杨坚的心思,轻声说道:“国公,这杨方倒是个直肠子,只是太过冲动,怕日后不好掌控。”杨坚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阴霾。

  杨方此言,未曾料到竟丢了自己兴隋九老的位置。日后那杨坚登基,论功行赏之时,宁愿把这珍贵的名额给了那最后加入隋朝的定彦平,也不肯给他。

  想当初,杨方也曾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隋朝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可就因这一时的固执和冲动,让杨坚对他心生不满。

  当定彦平受封兴隋九老之时,杨方只能在一旁暗自悔恨。他深知自己当初的那番话,让自己错失了这无上的荣耀和地位。

  而旁人在看到杨方的境遇后,也都纷纷感叹,在这权力的争斗之中,一步错便可能满盘皆输,哪怕曾有过功绩,也抵不过帝王心中的嫌隙。

  第二日,大军即将出征,但是那杨素高颖二人却是突然间重病缠身,这一变故让众人都措手不及。

  杨素无奈之下,只能向皇帝保举了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担任军师。他强撑着病体,艰难地说道:“陛下,我这身子怕是无法随军出征了。依我之见,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颇具谋略,可为军师之选。”

  皇帝眉头紧皱,目光中带着几分疑虑,一时之间没有回应。杨素见此,喘着粗气继续说道:“陛下,臣深知此事重大,但眼下军情紧急,实在别无他法。还望陛下斟酌。”皇帝沉思片刻,最终只得点头应允。

  与此同时,杨素还提及了唐国公李渊担任先锋大将之一。他喘着粗气说:“李渊此人,英勇善战,可担先锋之任,望陛下斟酌。”

  军中顿时议论纷纷,有人对宇文化及的能力表示怀疑,说道:“那宇文化及不过是仗着他父亲的权势,能有什么真本事担当军师之职?”也有人对李渊的加入充满期待:“李渊向来威名在外,若他为先锋,定能旗开得胜。”

  而杨坚则在这突如其来的状况中,陷入了沉思,思考着如何应对这人员变动带来的未知变数。

  这杨素何等聪明,为何如此安排?他自己留在长安,其心思可谓深远。他深知哥哥杨坚在朝廷中面对的是波谲云诡的局势和各方势力的明枪暗箭,他留下正是为了辅佐杨坚应对朝廷中的风雨。

  而留下高颖,其中缘由亦不简单。一是怕高颖与高宝宁勾结,毕竟二人都是北齐皇室,若真如此,必将给此次出征带来极大的隐患。二是借此打消宇文家族的怀疑,表明他们并非将所有可用之人都派往了前线,让宇文家族觉得杨坚在长安的势力有所牵制,不会轻举妄动。

  杨素的这一番安排,看似是因重病无奈之举,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精心布局,为的是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为杨坚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以实现他们心中的大计。

  宇文家族看到这样的安排,十分满意。在他们看来,这宇文化及不仅聪慧过人,而且还是宇文皇室成员,由他担任军师,定能维护宇文家族的利益。

  再者,那李渊也是皇亲国戚,并且向来不结党营私,在他们眼中,李渊的加入既增添了一份力量,又不会对现有的权力格局造成太大的冲击。

  宇文家族中的一位长者捋着胡须说道:“如此安排,倒也妥当。宇文化及能为我们把控军中局势,李渊也可放心任用。”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表示赞同。

  然而,他们未曾料到,这看似对他们有利的局面,实则暗藏着诸多变数。宇文化及虽聪明,但野心勃勃;李渊看似不结党营私,实则心怀大志。

  只是此刻,宇文家族被表过功绩,也抵不过帝王心中的嫌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