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战将第1/1段
现在的明朝有名的将领能担当重任的将领就剩洪承畴了,因为袁崇焕和毛文龙都死在了自己人手里,这个洪承畴啊跟其他的将领不太一样,当时他在陕西任职的时候开始剿匪,他平叛的方针非常简单,他是有个特点是投降的杀不投降的也杀,因为在他的任职上一位叫杨鹤,他的政策是招抚为主,追缴为辅,这帮起义的土匪一看招降可以领钱,就排着队请求收编了。当时朝廷觉得做的不错,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土匪就是土匪没有什么信义可言,等到招降的钱都花完了,又去造反了,然后再去招安,你这不是当朝廷是冤大头了吗。崇祯大发雷霆,我请你来是剿匪的,你给我撒钱,可以这么说杨鹤是个好人,但是在乱世中他这套没用。所以洪承畴知道这帮土匪没什么信义可言,就是一个字“杀”。他在打滁州的时候,跟官兵说的是,只要到了滁州不管是叛军还是老百姓,统统都杀光,将士们都不解,为什么?我们不是来光复这个地方的吗。他说:“因为我们是来剿灭叛军的,叛军的脑袋上可没写他是不是叛军,到了城里,叛军把兵器一扔,军服一脱换上老百姓的衣服他就变成了老百姓了,谁知道他之前是叛军呢?”手下将士这才明白了洪承畴的意思。看看就这一个杀字,所以他剿匪的功绩是非常好的。这点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认可,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管三边军务,然后就到了兵部尚书,后来就是洪承畴到哪叛军就不去哪,所以他的平叛效果是最好的,所以很快就到了国防部长级别了。
当时的洪承畴可谓是春风得意啊,大概30多岁就是如此高官了,可以大展宏图,崇祯当时一看这洪尚书挺能打啊,于是就让他一举歼灭乱匪,于是在陕西西安一带和起义军展开了追加战,此后十年,洪承畴就成了大明的救火队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跟孙传庭等合力围剿农民军。一直打到了,李自成带着他的十八罗汉逃入商洛大山,全国的农民起义这波浪潮才消停点了。洪尚书正准备带着警犬去搜山,彻底灭了这伙匪,却被崇祯皇帝紧急调往了辽东,他知道这次是遇上了硬茬了,因为他的对手是已经在辽东盘踞多年的清朝,差不多有20多年了,根深蒂固,而且他还有个忌惮,就是自己这边的原领导,袁崇焕袁大帅也被活剐了9年了,他知道,这伙人跟之前的吃不饱饭的流民起义军不一样,而是在白山黑水之间凶猛的八旗部队,前者只想吃饱饭,而后者是想吃掉他整个大明。
崇祯十二年正月洪承畴任蓟辽总督,二月复任兵部尚书,五月家人被赐予诰命,崇祯皇帝这一系列操作就是让洪承畴好好守辽东前线,不要挂念。崇祯也是对洪承畴也是寄予厚望,洪承畴到了辽东之后采取了防守反击的战法开始调兵遣将。大将金国风守宁远,祖大寿守锦州,吴三桂守前屯,他也是事必躬亲,抓紧备战。
皇太极这边呢屡败于宁远,军心是数次动摇,现在大清已经把蒙古这个问题解决了,朝鲜这边虽然面上已经降服了,但可以供应的钱粮也是有限的。如果大明坚壁清野那皇太极就危险了,大清就玩完了。所以皇太极需要的是速战速决,于是下令进攻,1638年,1639年两次进攻宁远,可是都打败了,多铎被打败于中后所,皇太极一看这个打不过啊,于是故技重施,绕过关宁锦防线,绕过关隘,这接进入关内这通抢啊,抢完就跑,以加强自己的实力,数次攻略内地,和流寇无异,从这就可以看出来皇太极现在还是奴隶制那种思想。想到的只是抢一波再说,反正又不会在那个地方常住。
山海关对于辽东清军来说是一座坚固的要塞,对于南下抢劫的清军来说这又是一把利剑,随时可能要他们的命,所以必须要想拿下山海关就必须得拿下锦州。所以崇德五年,皇太极听从属下三条建议第一围困要塞,第二骚扰周边地盘,第三就近屯田,来消化洪承畴,皇太极非常满意这几条。自打毛文龙死后他的部将就投降了清朝,还带来了红衣大炮的技术,这个可以说在装备上已经不输于大明朝了,皇太极围困锦州之事飞速报告给了朝廷,大战一触即发。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