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初入职场第1/2段
乾隆三十七年,咱们这位和绅大兄弟,那可是真够幸运的,被一脚踹进了三等侍卫的行列,还给调到了个神秘部门——粘杆处。哎,说起这粘杆处,名字听着挺玄乎,官称叫做尚虞备用处,其实就是皇帝出行时的私人小分队,由十个侍卫组成。他们干啥呢?就是皇帝出门溜达时,跟在轿马旁边,撑伞、打灯笼,说白了就是干些打杂的活儿,因此也被戏称为“打执事儿的”。你想啊,这活儿一般都是那些五大三粗、身手不凡的武夫干的,对吧?可偏偏咱们和珅兄,颜值爆表,才华横溢,简直就是侍卫堆里的一股清流。这对于爱写诗、爱题字的乾隆皇帝来说,那简直就是眼前一亮,心里头那个乐呵啊!
要说乾隆皇帝怎么注意到和珅的,那还得靠三件事儿。第一件事儿,有一次乾隆出游,正玩得高兴呢,突然有人来报,说是边境那边有个要犯越狱跑了。乾隆一听,那火儿“蹭”一下就上来了,大声吼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句话一出,周围的侍卫们全都傻眼了,一个个跟木头桩子似的,愣是一个字儿也蹦不出来。为啥?因为他们都是一群大老粗,哪知道这是啥意思啊!可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嘿,这不是咱们和绅兄嘛!他这一句话,不仅解了乾隆的围,还让自己在皇帝心里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说,这算不算是缘分天注定,才华横溢的和绅兄,就这样走进了乾隆皇帝的视野里?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出于《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而“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则是出自宋朝理学大家朱熹对于《四书》的批注。由此可见,和珅对于历朝历代儒家经典作品是非常的了解和熟悉,而也正是这份学识与积累,让和珅引得了乾隆皇帝的注意。于是皇帝特别高兴直接升了和珅的官,成为了銮仪卫总管。就是这样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就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时机,却就此成就了和珅,和珅也通过这件事情,开始平步青云。还有一次,乾隆爷晚上读《孟子》,和绅就在旁边陪着。天色越来越暗,乾隆老爷子眼神儿也不太好使了,就喊和绅:“小和啊,快给我掌灯,这书上的字儿我都看不清了。”和绅一听,那叫一个机灵,赶紧问:“皇上,您看到哪句了?”乾隆一说,和珅二话不说,直接把书上的注解全给背下来了:“皇上,奴才给您背吧!”说完,叽里呱啦地就把注解全背了一遍。乾隆一听,那叫一个惊讶啊,心里头那个赞叹啊:“哎呀,这小子,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大清有福了!”
乾隆爷在深宫里呆久了,觉得闷得慌,心血来潮想微服出访,去民间瞅瞅老百姓咋过日子。于是,他点名和珅还有另外两个侍卫,组成了“微服四人组”,乾隆爷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和珅呢,就成了他的“富二代”儿子,那两个侍卫则成了贴身保镖加随从,一行四人就这么浩浩荡荡地上路了。这一路上啊,乾隆爷那是如鱼得水,跟和珅聊得不亦乐乎。聊着聊着,乾隆爷突然话锋一转,问起了京城贸易的事儿:“小和啊,你说这京城现在贸易繁盛,到底是谁的功劳啊?”乾隆爷这话问得,那可是相当有水平,既像是在考校和珅,又像是在等对方夸自己。和珅一听,那叫一个机灵,立刻回答道:“哎呀,爹啊,这京城可是天子脚下,当然是皇上天恩浩荡,谁敢贪这个功啊?想当年唐朝兴盛的时候,那首都长安也不过如此嘛!”和珅这话说得,既拍了乾隆爷的马屁,又显得自己挺有给背下来了:“皇上,奴才给您背吧!”说完,叽里呱啦地就把注解全背了一遍。乾隆一听,那叫一个惊讶啊,心里头那个赞叹啊:“哎呀,这小子,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大清有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