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进步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切都是因为刘盈花了大力气和资源去维持秦代的全国道路和水运体系。运载工具如四轮马车和平底船的进步进一步提高了原有体系的运转效率更令刘盈舍不得放手。

  然而汉初的人口不足可不是后世隐匿人口的问题,而是字面意义上七国战乱叠加秦末混战杀灭了太多百姓,算上交通时间,刘盈治下的徭役足有每年四十天以上。人口不足时是没有办法采用募役法的,百姓出钱流民出力的前提是土地不足以容纳过剩的人口产生无产的流民雇工。而徭役制度的过度使用则很容易导致自耕农的破产,农时难以维持,余粮不足等问题频发。隋朝其实就亡于滥用民力,秦朝灭亡,过度的徭役也要占据相当比例的责任。

  刘盈敢这么玩一方面是有萧何在,老刘前世镇压各地诸侯王的最后几年,平均徭役时数都拉到六十天以上了,居然被萧何把这盘子撑了下来。贤相简直不要太离谱,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的区别就在于此了。而此世镇压叛乱的效率是提升了的,各地叛乱的损失在快速的镇压下也被削减到了相当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就是伴随着曲辕犁垄作法堆肥轮作等农业技术进步,土地亩产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单位劳动力粮食产量自然随之提高。

  刘盈借助类似屯田的手段又在税收之外汇集了大量粮食,通过丝绸盐铁等国营工业手动操作工农业剪刀差,迅速拉升压低粮价坑惨了喜好收集粮食的豪强,还把部分仓库拿出去做粮食期货交易,通过技术保证的低损耗率和减缓呼吸作用延长粮食保质期等手段诱使豪强们将粮食存入官营仓库,在家多屯点粮食兑换票据或是钱币就好了。

  这部分存粮刘盈自然是不可能只收个保管费就算的,自然不免有些挪用和转移。封建社会地主存粮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金融工具,用来放贷压迫百姓的比例并不会低于备荒用粮,尤其是汉朝较之唐宋相当低劣的仓库营造运营能力,年均价损货损超过20%的储蓄向来不为人所喜爱。

  哪怕在后世,三年陈的库粮碎米都只能拿出来做饲料或是酿酒化工原料去了。汉朝粮食固然宝贵,但也没有不吃新米专吃陈米的道理。更不用说粟米的防虫比之稻米还更麻烦些。实际上使用实物存粮的本质就是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做一笔对赌,而刘盈作为多头赚的那是盆满钵满,均输平准的运行机制搭配上准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和超出了时代的交通运行水平,稳定的,甚至逐级下跌的粮价就是豪强们的灾难。

  不过伴随着国库存粮的增加,刘盈已经开始放手各地的市场化官仓了,有存粮的大富户们可以考虑在支付了足够基建成本的前提下接手整座仓库。这些仓库当初是顺手建的,土地勘测做的不好,永备性也不够,水泥牌号不统一哪哪都是问题,最先进的仓管思路本来就是要下放的。百姓自主存粮有必要占到国家储备的相当比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