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域第2/2段
冒顿可能看不懂刘盈两千多年先见之明的历史性眼光,但他至少很明白一点,沿途贩卖的客商经济实力永远赶不上坐地户,刘盈愿意分钱一定是因为从东西方贸易中汉朝所能攫取的利益和扩张的国力远大于匈奴。还是小国好,虽然纷乱的小国会因为各种非经济因素影响商路的正常运行,但是有大国雄心的国家永远会想着给自己的邻居找麻烦比强化自己更重要。
替代手段刘盈早就想过了,所谓大航海时代,是西欧中心论下的观点。红海到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朝时期就已发展完善,就算目前能力不足,刘盈也已派遣赵佗建立起广州——印度半岛的航线,大不了另外半程以接力方式交给罗马运行,历史上东汉时期的海上交通就已经实现了。这主要也不是技术问题,大不了跟着罗马商船跑两趟也就熟了。而是南越国的商船武装镇得住南海的场子,但不一定应付得了罗马的海盗,商船打不过就做商人,打得过就做海盗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茫茫大海之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汉朝商船这几次初出海带了不少高价值货物,跑远了那是找围攻去的。
木料卫满那边在搞了,靠着盐铁粮食等必需品贸易换取当地部族的劳动力,在辽河中游砍伐百年甚至数百年笔直的大木,编成木排一路放排到下游,然后捞取风干。刘盈只知道水密舱龙骨肋材一些粗浅的玩意,并上飞剪船的样式之类。张良懂得也不多,算流体力学更是超出了大家的能力之外了,可靠着精确的缩比模型和船模试验,做一些技术改进还是有机会的。
考虑到刘盈着重发展的是河西走廊一带,刘盈也做好了走南疆线的打算,一面派人招揽青藏高原上的羌人入贡设官,刘盈赔人不怎么赔得起,赔钱还是没问题的,西汉地图上缺了雪区那一块早就让他不爽了。虽然目前的西藏比起吐蕃王朝那时候还要弱小得多,但是得益于汉朝整体偏暖湿的气候,林芝等河谷地带的青稞农业和牦牛为主的牧业发展还是有些样子的。
好处就是部落时代的诸羌分化瓦解起来并不算困难,刘盈在青海湖畔设立了名义上的都护府,从这里走和田——喀什一线也可以连接目前在月氏人控制之下的费尔干纳盆地。
问题是在西域地区不走天山简直是自寻死路。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