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德之华章 探寻〈尚书?虞书?皋陶谟〉中的九德真谛》第1/3段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尚书·虞书·皋陶谟》
在古老而深邃的智慧典籍《尚书·虞书·皋陶谟》中,皋陶向大禹倾心阐述的“九德”理念,宛如璀璨星辰,穿越漫漫历史长河,照亮了人类品德修养的迢迢征途。这九德不仅是古人对至善至美人格的崇高追求,更是在当今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引领我们稳健前行,迈向成功与幸福彼岸的熠熠明灯。
宽容,乃是一种广袤无垠、海纳百川的胸怀。它意味着能够以豁达的心态去包容他人的过错和不足,不纠结于琐碎的恩怨,不被狭隘的偏见所束缚。历史的长河中,唐太宗李世民堪称宽容的典范。他虚心纳谏,对于臣子们直言不讳的批评和建议,不仅不恼羞成怒,反而欣然接受,广开言路。正因如此,众多贤能之士纷纷聚拢在他的麾下,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出谋划策,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辉煌。这种宽容的气度,不仅化解了内部的矛盾和纷争,更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使得国家得以蓬勃发展。
庄重,并非刻板呆滞、墨守成规,而是在言行举止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沉稳和自重。它体现了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所处环境的尊重。孔子,这位万世师表,在教育弟子和与诸侯交流时,始终保持着庄重的仪态。他的一言一行都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威严,让人不禁心生敬仰。无论是在传道授业的课堂上,还是在诸侯纷争的外交场合,孔子都以庄重的形象示人,既彰显了自己的学识和品德,又为他人树立了行为的楷模。
在人际交往的广阔舞台上,我们既要怀揣宽容之心去对待他人的无意之失,又要时刻保持自身庄重的形象,不轻易放纵自己的言行。这样的品质在领导者身上显得尤为关键。一个宽容的领导者能够赢得下属的衷心拥戴,凝聚众人之力,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而庄重的气质则能在团队中树立起权威,让决策得到有效执行。例如,一位企业的管理者,面对员工的失误能够以宽容的态度给予改正的机会,同时在重要的商务场合展现出庄重自信的风采,无疑会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温和,宛如春日的暖阳,柔和而温暖,能够悄然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坚冰,增进彼此的感情。孟子曾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温和的态度让人如沐春风,使人愿意亲近,愿意倾听,从而为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奠定基础。在家庭中,父母以温和的方式教育子女,能够营造温馨和睦的氛围,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有主见,意味着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选择和诱惑时,能够坚定地守护自己内心的信念,不随波逐流,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商鞅变法,是主见力量的生动体现。在那个保守势力强大、变革阻力重重的时代,商鞅凭借着坚定的主见和无畏的勇气,力排众议,推行新法。尽管过程充满艰辛,但他始终坚信变法能够使秦国强大,最终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以温和的方式与他人沟通交流,能够消除隔阂,促进信息的顺畅传递;同时,坚守自己的正确观点,不轻易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能够为团队的发展指明方向。例如,在一个项目的策划过程中,成员们可以以温和的态度各抒己见,充分讨论,但在关键问题上,需要有具备主见的核心人物能够做出果断决策,推动项目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愿,即坚守原则,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始终保持内心的正直和纯洁。包拯,被誉为“包青天”,他铁面无私,公正执法,无论面对权贵还是平民,都一视同仁。他坚守法律的原则,不为权势所屈,不为金钱所动,为后世树立了公正执法的典范。
谦逊,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品质,它让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牛顿,这位科学巨匠,在取得巨大成就后,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曾说:“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种谦逊的精神,使他能够不断探索未知,取得更多的科学突破。
在坚持原则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以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坚守正道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例如,一位法律工作者,在维护法律尊严、坚守公平正义原则的同时,能够以谦逊的心态倾听当事人的诉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社会的法治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善于变通,是应对复杂多变局势的关键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堪称经典。面对曹操大军的压境,孙刘联军实力策划过程中,成员们可以以温和的态度各抒己见,充分讨论,但在关键问题上,需要有具备主见的核心人物能够做出果断决策,推动项目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