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仓廪实与知礼节的深度关联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此句出自《管子?牧民》,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揭示了物质基础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紧密联系,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理解社会发展与人性需求的大门,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乃至国家治理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启示意义。

  从个人层面来看,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物质保障,不再为温饱问题而发愁时,便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提升,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这是因为,在物质匮乏的状态下,人的大部分精力都被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无暇顾及其他。就如同在偏远山区,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每日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和衣物而奔波劳碌,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对于知识的渴望、道德修养的提升以及社交礼仪的学习只能暂时搁置一旁。然而,当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生活条件变得优渥时,他们便有了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阅读书籍、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从而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对荣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以一位创业者为例,在创业初期,他可能面临资金紧张、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为了让企业能够生存下去,他不得不日夜操劳,四处奔波寻找投资和客户,此时他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如何赚取足够的利润以维持公司的运营和员工的生计,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员工的精神激励等方面可能力不从心。但随着企业逐渐走上正轨,盈利稳定增长,他开始意识到,仅仅给予员工物质上的回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尊重和成就感。于是,他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员工培训、开展团队建设活动、设立奖励机制以表彰那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工作表现出色的员工,通过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也使企业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任和赞誉。这充分说明,个人在物质条件改善后,会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层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的现象更为显着。当一个社会整体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时,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会相应提升。在发达国家,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因此,在这些国家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公民都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爱护环境,讲究公共卫生和秩序。例如,在日本的城市街头,几乎看不到垃圾乱扔的现象,无论是繁华的商业区还是宁静的居民区,街道都干净整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们安静有序,主动为老人、孕妇和残疾人让座;在社区中,居民们自发组织各种环保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共同维护社区的和谐与美好。这些良好的社会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与日本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丰富密切相关。当人们不再为生计担忧时,他们更加注重自身形象和社会声誉,希望通过遵守社会规范和参与公益活动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文明、和谐的良好风气。

  相反,在一些经济落后、贫困地区,由于物质资源匮乏,人们往往陷入生存困境,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社会秩序混乱,道德失范现象较为严重。在一些非洲的贫困国家,由于长期遭受战争、自然灾害和贫困的困扰,许多人面临饥饿和疾病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人为了获取食物和水源,不惜采取偷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儿童失学、妇女被迫从事非法劳动等社会问题。这些现象深刻地反映了物质基础对社会文明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当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都在为生存而挣扎时,很难期望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一理念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在古代农业社会,当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时,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相对稳定繁荣,文化艺术也随之蓬勃发展。例如,我国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百姓生活富足。在这一时期,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文化艺术领域涌现出了大量杰出的人才和作品,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诗作传颂千古,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的作品精美绝伦,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同时,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也较为开放包容,人们注重礼仪道德,对外交流频繁,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和文明的国家之一。

  而在朝代更替、战乱频繁、经济衰败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往往被破坏殆尽。如五代十国时期,战争连年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陷入了极度的混乱,盗贼横行,道德沦丧,礼仪制度被废弃,文化艺术也遭受了严重的摧残。这充分说明,物质基础的稳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条件,只有当仓廪充实、衣食无忧时,人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去关注精神层面的建设,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国家治理的层面分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为统治者提供了重要的治国理政思路。一个明智的统治者深知,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首先重视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当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才能更好地推行道德教育和法治建设,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例如,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使数亿人民摆脱了贫困,实现了温饱并逐步走向小康。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素质,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文明、和谐、进步的良好态势。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此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也反映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物质基础的丰富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才和作品,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诗作传颂千古,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的作品精美绝伦,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同时,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也较为开放包容,人们注重礼仪道德,对外交流频繁,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和文明的国家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