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三访刘伯温(下)第2/2段
杨逍和范遥在一旁听得热血沸腾,纷纷点头。
刘伯温赞许地看着他们,继续道:“张教主所言极是。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元朝暴政,已失民心。而明教义军,以仁义之师,顺应天意,必将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
“然而,”刘伯温话锋一转,“抗元之路,任重而道远。明教义军需得内外兼修,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内者,需加强教义宣传,团结教众,提升士气;外者,需联合其他抗元势力,共同对抗元朝大军。”
张无忌闻言,若有所思。他深知刘伯温智谋过人,所言必有其道理。于是,他恭敬地问道:“刘先生有何良策?”
刘伯温微微一笑,道:“张教主莫急。刘某虽不才,但愿为明教义军出谋划策。首先,我们需加强教义宣传,让天下百姓知晓明教义军的仁义之举;其次,我们需联合其他抗元势力,形成统一战线;最后,我们需加强军备,提升战斗力,为将来的决战做好准备。”
张无忌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刘伯温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知道有了刘伯温的加入,明教义军的抗元之路必将更加顺利。
于是,他站起身来,向刘伯温深深鞠了一躬,道:“刘先生所言极是,我明教义军愿以刘先生为智囊,共同为抗元大业而努力。”
刘伯温见状,连忙起身还礼,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缓缓说道:“张教主如此信任刘某,刘某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其实,关于抗元大业,刘某心中已有一计,愿与教主共谋之。”
张无忌闻言,精神一振,连忙请刘伯温坐下详谈。
刘伯温沉吟片刻,道:“古人云:‘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乃乱世之中,保身立命,图谋大业之根本。我明教义军,虽以仁义立教,但根基尚浅,需得步步为营,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高筑墙者,乃加强根据地建设,巩固后方,使明教义军有进可攻,退可守之地。广积粮者,乃发展生产,积蓄粮草,以备不时之需。缓称王者,乃韬光养晦,不急于称帝称王,以免树大招风,引来强敌围攻。”
刘伯温娓娓道来,言辞恳切。
张无忌听得心潮澎湃,连声道:“刘先生所言极是,此乃我明教义军当前之急务也。然则,具体实施起来,又当如何?”
刘伯温微微一笑,道:“教主勿急,且听刘某细细道来。首先,我们需加强根据地建设,巩固现有地盘,同时积极向外扩张,寻找新的根据地。在此过程中,需注重民生,减轻百姓负担,以赢得民心。”
“其次,我们需大力发展生产,积蓄粮草。可组织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同时,加强商贸往来,促进经济繁荣。如此,方能确保明教义军粮草充足,无后顾之忧。”刘伯温继续说道。
“至于缓称王,则需教主及各位将领韬光养晦,不轻易显露锋芒。可继续高举抗元大旗,但不必急于称帝称王,以免过早树敌。待时机成熟,再一举而定天下。”
刘伯温言罢,目光炯炯,望向张无忌。
张无忌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他深知刘伯温智谋过人,所言必有其道理。
于是,他站起身来,向刘伯温深深鞠了一躬,道:“刘先生真乃吾之子房也!我明教义军得刘先生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刘伯温连忙扶起张无忌,道:“教主过誉了,刘某愿为明教义军鞍前马后,共谋大业。”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