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七日盘点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良久,他拉过一张帛绢,韩谈赶紧把已经研好了墨的砚石里加了点儿水,又重新快速的研了几下,然后站离皇帝五步外侍立。胡亥对韩谈点点头表示满意,然后提起笔开始在帛绢上写写划划起来。

  第一成果是去除对二世皇帝和帝国都最危险的内患:拿掉赵高。

  这个他做到了,现在赵高同学应该已经收拾好自己的金银财宝准备去会稽落户安家。然后,死活各安天命吧,可以暂时忘掉这货了。

  第二成果,初步整理朝堂并且尽量不影响各方的利益。

  都说古人信义为重、君权至上,但胡亥是非常相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至少,只有你在保证大臣们的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才能收获最大的忠诚。如果你不断剥夺他们的既有利益,这个朝廷距离离心离德也就不远了。

  从这个角度做个盘点,冯去疾升职封侯,冯劫不动,冯家父子的利益是增值了。

  李斯去丞相职,但得尊号得食邑,儿子从郡守升任九卿,还得到了一座宫殿当太师府,至少利益没太受损。如果能好好安抚李由,应该不会产生太大危害。

  顿弱由客卿任三公,利益增值。

  姚贾由廷尉改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典客,粗看起来利益有损,而实际上派给他的隐蔽任务恰恰为其擅长,所以利益基本无损。

  公子婴由闲散宗室一跃任郎中令且有封王前景,对宗室而言是重大利好,利益增值。

  章邯已经预知将领刑徒军,所以一个大将军是跑不掉的,利益增值。

  原典客巴澜由九卿降为郡守,明里利益有损但因同时兼任郡尉,一郡之地惟我独尊,实际上利益是增值的。

  其他人则原位未动无损利益。

  第三成果,军心。

  先发诏为蒙恬办祭奠并发罪己诏,收拢离散的军心,然后在马的鞍具上出新意提高骑军的战力,巡察蓝田大营过程中出小招收买军心,在新军械和战法上提出“不通兵事”者的建议,使军将们产生认同……

  估计着一旦蒙恬祭礼顺利,至少老秦人的军心基本可复。且慢,还有北疆军和百越军尚未收服……胡亥在帛绢上写下“王离”、“涉间”两个名字,又写下“召平”。

  再次落笔写下“任嚣”和“赵佗”时,在两个名字后面画了两个问号。

  第四成果,民心。

  停建始皇帝陵、停建阿房之宫殿群是两个重大的决定,对“暴秦”的沉重徭役是个解脱,但刑徒不遣归原籍服刑,又对收拾民心的效果打了折扣,实在是无法两全的事情。

  不过,不以工匠殉葬,设立匠师台,这部分民心是得到了,而且会在日后大秦军械改良方面得到很大的利益。

  释放宫人也可收得一定的民心。

  减赋?开什么玩笑!大战在即,军费会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倾泻而出,这绝对不是减赋的时机。通过缩减皇家宫室的开销,至少先做到尽量不加赋吧……

  唉,收拾民心真的很难,小爷想做个随心所欲的昏君也真的好难啊。

  第五成果,士子。

  当下能做的也只有解禁六国书一事。开办教育、启迪民智,这种事儿恐怕要往后一千年,到开科举的时候才能真正兴起了。目前可做的就是尽力维持百家争鸣,让这帮士子痛快痛快嘴吧。

  _

  成果就这么点儿,刚够站稳脚跟。这皇帝做的,有嘛意思嘛……

  胡亥摇着头,为啥辣么多银都要拼死拼活的当皇帝呢?要做一个有责任的昏君,好难啊……

  成果盘点也就这样了,下面该“未尽事宜”了。

  首先是国策方向。

  法家显然不灵了,大秦完蛋就完蛋在这上面了,治国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黄老和孔孟?黄老似乎是眼下比较合适的,能够给人一种被秦法强压后的放松,让整体社会稳定下来,然后才轮到孔孟出场。

  孔孟是强化君王地位和统治的得力工具,但在暴秦压力下,可不是强化君王形象的时候。

  要行黄老学,就需要相应的人才来改革朝堂,改革朝堂又会影响原有老秦重臣的利益……胡亥使劲的揉着自己的太阳穴,然后写下记忆中的几位黄老学人才:安期、陈平、曹参、陆贾。那个萧何其实是挺不错的总理大管家,不过这个人跟刘邦走的太近,别弄出个身在秦营心在汉,那还不如不用。

  第二是军事。军事上需要三类人,策士、大将军、战将。

  策士,目下想到的和人推荐的已经有陆贾、郦食其、蒯彻,其实顿弱和姚贾也是很好的策士,对了,还有个尉缭的学生王敖。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