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下雨夜铁锅炖上哈士蟆第1/2段
雨刚刚停歇,哥俩便迫不及待地再度出发。他们背着俩兜子,仔细地打好绑腿,一手拿着火把,一手握着手电,毅然朝着林子走去。
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靠近屯铺边上那个曾经钓过细鳞鱼的河岔子。
毕竟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老林子实在太过凶险,谁也不知道那里面会藏着怎样可怕的野牲口。
彪子走在后面,眼睛紧盯着湿漉漉的林地,心中暗自思忖着,这场雨过后,明天一大早肯定又会冒出不少蘑菇呢。
“东子,来河边你不会是想……” 彪子听到那潺潺的流水声以及阵阵 “呱呱呱” 的叫声,瞬间就猜到了张卫东的想法。
“嘿嘿,整点雪蛤,给咱爹娘好好补补身子。” 张卫东的脸上露出一抹温暖的笑容。 每年的九月到十一月,便是雪蛤下山的季节。雪蛤在东北也被唤作 “蛤蟆”,学名林蛙。
至第二年的五月,林蛙会在河中冬眠。待到第二年五月开春之后,它们便产籽上山。
现在这个时候,只要晚上一下雨,大批的林蛙就会从山上纷纷迁移到河中。林蛙属于两栖动物,它的生长周期极为漫长,母蛙要历经四年之后才会含有林蛙油。
上辈子,张卫东曾承包过林蛙养殖场,对这小家伙的习性可谓是了如指掌。
林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肉质鲜美无比,林蛙油更是被誉为 “软黄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疯狂地进行过度捕捉。
大量的林蛙被非法捕获后,无论是用于食用,还是作为中药材原料,都使得林蛙的数量急剧下降。
那些非法捕猎的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有使用电击的,有投放毒药的,还有设置陷阱的。
这些手段不仅对林蛙造成了直接的伤害,还会误杀其他野生动物,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从捕捉、收购、运输到销售,已然形成了一条非法的产业链。
后来,林蛙被保护了起来,好多人像张卫东一样自发地承包了养殖场,这除了能创造收入以外,也是在变相地对林蛙进行保护。
承包河流生态养殖的意义就在于进行人工辅助繁殖。
一条河流经过人工干预后,可以将每年蝌蚪的存活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一条河每年能孵化出上千万只林蛙上山。
然而,林蛙的天敌实在太多了,蛇虫鼠蚁、刺猬、獾子、蜜狗子等等,都是它的天敌。
有很多南方的朋友可能并不了解林蛙,但一听到雪蛤,一定会觉得很熟悉。
晒干的林蛙油更是传统的滋补名品,那木瓜炖雪蛤更是国宴名菜。
在东北,林蛙也是一道传统名菜,酱焖蛤蟆、蛤蟆炖土豆都是非常美味的佳肴。
如果在秋天你来这疙瘩做客,餐桌上有这样一道名菜,那你一定是一位极其重要的客人。
彪子紧跟在张卫东身后,全神贯注地依照张卫东所传授的方法,在河边仔细探寻着林蛙的踪迹。
起初的时候,彪子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是因为动作稍显迟缓而让林蛙趁机逃脱,就是过于急切以至于差点滑倒在河边那泥泞之处。
然而,随着时间缓缓流逝,彪子渐渐找到了其中的诀窍,动作也愈发娴熟起来。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着那些或是静静趴在石头上,或是在浅水中缓缓游动的林蛙。一旦发现目标,彪子便如猎豹一般迅猛出击,准确无误地将林蛙收入囊中。
哥俩在河边不知疲倦地忙碌着,时间悄然无声地逝去。一个多小时转瞬即逝,他们的收获简直超乎想象,竟然足足整了六斤多林蛙。
张卫东停下手中的动作,缓缓直起身子,望着那满满当当的兜子,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感叹着六七十年代自然资源的无比丰富。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里,大自然仿佛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源源不断地给予人们丰富的馈赠。
张卫东转过头,目光投向彪子。只见彪子累得胳膊都难以抬起p; 起初的时候,彪子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是因为动作稍显迟缓而让林蛙趁机逃脱,就是过于急切以至于差点滑倒在河边那泥泞之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