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石碾子房的传说第2/2段
老人曾言,八字不够硬的人不能住在里面,若是非要头铁搬进去,那必定得出事,而且是出怪事。
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的农村,在几十年前,像石碾子、石磨这些物件那都是十分常见的。
“石碾不进家,石磨不出门”,这句古语的含义也简单明了,说的就是像石碾子这样的东西是不能进到家里来的。
而这里的家不一定是指房子内,也可以指院子里。
换言之,就是石碾子只能放在外面,尤其是一些宽阔的公共场所,于是碾子房便应运而生。
在过去民间有一种说法,石碾子是青龙,石碾龙长,石磨虎短,青龙属阳,应该放在阳气足的地方,也就是比较开阔的地方。
这个年代,石碾子的作用不言而喻。当时可没有碾米机,像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者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等,那可都得靠它。
所以家家户户都要用,放在碾子房也是为了方便村民使用,谁需要了谁就可以用。
冯刚听到哥俩都对碾子房起了好奇心,便吧嗒吧嗒抽了两口烟,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也没啥不能说的,你们俩小崽子今天要是不问出个所以然来,真能去碾子房偷刀去。”
冯刚一语说中了彪子的心思,后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他这两天确实一直惦记着,等小金子做的扎枪回来之前,先把碾子房的大砍刀顺回来用几天,要不然像白天遇到黑瞎子,自己的斧子确实没啥大用。
冯刚让妮子去收拾碗筷,放下门帘子后,这才跟小哥俩说起了碾子房的故事。
“头些年,有两口子挑着俩土篮子,带着俩孩子路过咱屯。那时候雪天路滑,他们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土篮子也摔坏了。
农村人都厚道,也不能看着他们睡在露天里。
可这时候家家户户又都没有空房,也不知道这家人知不知底,你们杨叔就把碾子房腾了出来,让他们对付几天。
寻思着过了冬天再说,总不能让人家带着孩子钻深山吧。
两口子倒也勤快,活了点黄泥,把碾子房修补了一番。他们还在石碾子中间砌了一堵墙,这样既不耽误大伙使用,支上火灶又能住人了。
头一天晚上还安然无事,可第二天,两个孩子围着石碾子玩了半天,到晚上就开始哭闹,那嚎叫声都不像人声了。
离得近的人家都还以为是孩子淘气呢。
等到后半夜,男人听见石碾子附近传来嘎达嘎达的声音,像是有牲口在刨地。
他瞅了瞅孩子,脸上还挂着泪痕,估计刚睡着,又不敢叫醒媳妇,怕女人家害怕,就这么忍了一晚上。
隔一天晚上,孩子依旧哭闹不止了。两口子折腾到半夜,好不容易哄睡了孩子。
迷迷糊糊中,他们瞅见梁上挂着的筐子自己摇晃了起来,接着旁边屋的石碾子发出划拉划拉的声音。
夫妻两口子一交流才知道,昨天晚上女人也听见隔壁的动静了。这下子,他们都吓破了胆。男人拿起桌上的菜刀,守着老婆孩子过了一晚上。
第二天起来,一家人说什么也不在里面住了。
那时候正搞运动,这风口浪尖上,事情越传越邪乎。后来,你们杨叔为了压事儿,带着我在碾子房里住了一宿。
他拿一把红缨枪,我拿的就是现在东墙上挂的砍刀,都是民兵队里当年咱队伍留下的,上面沾了不少人命呢。
前半夜还好,到了后半夜,睡得土炕下面咣当咣当传来毛驴蹄子走道儿的声音。我和你们杨叔都吓了一大跳。
我们也是不含糊,他拿着红缨枪冲着炕洞捅了又捅,我则是拿着砍刀冲着屋子里比划了半天。
就这么俩人骂骂咧咧的折腾了一晚上,第二天在石碾子旁边看见了一小滩血迹。
然后我们哥俩大病一场,半个多月才下地活动利索了。自此,碾子房再没闹过幺蛾子。杨疯子的外号也就是那会来的。
那把砍刀就挂在墙上,后来我们拆了土炕,把红缨枪埋在了里头。”
嘶!
哥俩听完,都是一阵害怕,吓得酒醒了一大半。
总有这些解释不清的东西,石碾子旁的那摊血,有老人说是黄皮子留下的,他们经历的也都是幻觉。
直到后来,张卫东才知道,当初搬进去的一家人,就是彪子的父母带着他和他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