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闲谈4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孝廉存其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蠡县有一座凶宅,一座因曾经发生过诸多离奇恐怖之事而被人们谈之色变的宅子。一位德高望重的耆儒与数位客人,因种种缘由留宿其中。夜间,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拨剌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某种未知的生物在黑暗中穿梭游动,又像是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轻轻拨弄着窗棂,试图打破这屋内的宁静。耆儒自恃学道多年,心中有着一股莫名的自信与傲慢。他高声呵斥道:“邪不干正,妖不胜德,余讲道学三十年,何畏于汝。” 那声音在空旷的宅子里回荡,带着几分威严与自信,似乎想要凭借着自己的道学修为将这未知的恐惧驱散。

  窗外似乎有女子的声音传来,那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夜莺的歌声,却又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女子轻声说道:“君讲道学,闻之久矣,余虽异类,亦颇涉儒书。大学扼要在诚意,诚意扼要在慎独,君一言一动,必循古礼,果为修己计乎?抑犹有几微近名者在乎?君作语录,累累于诸儒辩,果为明道计乎?抑犹有几微好胜者在乎?夫修己明道,天理也,近名好胜,则人欲之私也。私欲之不能克,所讲何学乎?此事不以口舌争,君扪心清夜,先自问其何如,则邪之敢干与否,妖之能胜与否,已了然自知矣,何必以声色相加乎?” 那女子的话语如同一把锐利的剑,直直地刺向耆儒的内心深处。耆儒听后,顿时汗如雨下,他的额头布满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滑落。他的身体开始瑟瑟发抖,仿佛在寒冷的冰窖中一般,竟无言以对。许久,才听到窗外传来轻微的哂笑:“君不敢答,犹能不欺其本心,姑让君寝。” 紧接着,又是一声拨剌,那神秘的身影如同一道闪电般掠过屋檐,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只留下耆儒在屋内,独自陷入深深的沉思与自责。他开始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所学所为,是否真的如自己所认为的那般纯粹,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名利所侵蚀,被私欲所蒙蔽。

  某公离世后,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古器。这些古器,或是精美的瓷器,或是古老的青铜器,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他的遗孀和孤儿因对古玩行业一窍不通,不谙其价值,在生活的困境面前,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他的一位朋友,请其帮忙估价。这位朋友,表面上看起来热情仗义,实则心怀叵测。他看到了这个绝佳的机会,一个可以让自己大发横财的机会。于是,他故意抬高古器的价格,使得这些古器在市场上长时间无人问津。他满心盘算着,等寡妇孤儿陷入极度窘迫之时,他们就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降低价格。到那时,他便可以以极低的价格将这些古器据为己有,实现自己一夜暴富的美梦。

  时光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如同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去不复返。两年过去了,命运常常喜欢捉弄人,这位心怀不良企图的朋友也突然被死神眷顾,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他所积攒的古器,同样面临着被估价处理的命运。他的遗孀和孤儿也如之前某公的家人那般懵懂不知其价。此时,竟又有他的一位挚友,一个与他臭味相投的人,效仿他的故智,将这些古器骗走。有人说:“天道好还,无往不复,效其智者罪宜减。” 然而,我却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快心之谈,根本不足以作为处世的准则。盗窃本就是有罪的行为,难道效仿盗窃之人的罪过就可以减轻吗?这种逻辑实在是荒谬至极,它只会让罪恶在世间滋生蔓延,让善良与正义蒙羞。它会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找到借口,为自己的恶行开脱,从而使得社会的道德底线不断被突破,人们的生活陷入更加混乱与黑暗的境地。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