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有恃毋恐中使劳神 心生情愫玉漱安身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小人在。”

  “你去把他们带到前堂,一同入席吧!”

  “是。”

  “孙丞,寡人要去骑射,这里就由你应对,如此可好?”

  “殿下,卑臣倒是有一言,不知当讲与否。”

  “你且说来。”

  “恳请殿下稍稍露面,给他们一个瞻昂之机,至于其余事务,卑臣也好安排了。”

  晋王白了孙庆绪一眼,思量过后觉得这家伙说的也不无道理。

  毕竟自己初来此地,以后这征敛调税、征发劳役还得指望着那些大户做表率呢,更何况自己的新府宅还在修建,物料银钱少不了找人找补。

  于是晋王转脸笑了笑。

  “那好吧,看在孙丞面儿上,寡人给他们一个机会。”

  前堂里,丹阳郡所辖八县的县令、丞以及在京的诸多臣工皆在坐席之间。

  因宴席已连着摆了多日,大人物早就来过了,只有这些平日里见不到的小官小吏和商贾们凑成了一波。

  众人坐在原地,只左右低声嘀咕着,不敢大声交流。

  孙庆绪和几个小吏簇拥着晋王从后面缓步走来,众人见了皆俯身跪地行礼。

  “我等恭贺殿下。”

  晋王揽起那件青色虎皮纹衣袍,端坐在正当中的案前。

  众人低着头不敢言语,只等着晋王说话。

  可左等右等,只听见一旁的炭火盆在“劈里啪啦”的发声而已。

  “桑、茶、盐、谷、渔,乃是生民之本,诸位在各自行当里可谓是各领风骚啊!”

  几个商贾大户听了,不禁低头擦起了冷汗。

  “寡人初至丹阳,能得诸位贵人长者如此拥护,实在愧不敢当。”

  “今日能齐聚于此,寡人不胜感激。”

  “都起来吧。”

  “谢殿下。”

  堂下不乏两鬓斑白的老者,经这么一跪竟站不起身来,旁边的人见状互相搀着,这才得以落座。

  “诸位,晋王亲自坐镇丹阳,乃是万民之福,社稷之福,请各位满饮此杯,以表我等敬意。”

  孙庆绪端起玉杯,带头向晋王俯身拱手,而后用衣袖掩着一饮而尽。

  众人见状皆挺身跪立,吃了一杯。

  “诸位不必拘束,日后丹阳事务还需诸位一同出力,寡人在此,先行谢过了。”

  小晋王说着,也吃了一杯。

  “我等定会倾力而为,佐助殿下拱卫京都。”

  晋王挤出一抹浅笑,起身便入了后堂。

  “诸位,殿下尚有公务在身,特地差遣孙某,代殿下与诸位同饮。”

  “殿下初任丹阳尹,乃是丹阳百姓之福,卑臣斗胆奉酒一杯,以表敬仰之意。”

  江乘县令于阜成俯身叩首,而后端起酒杯仰脖儿干了。

  身旁的几个县令紧随其后,共同吃了一杯。

  “诸位心意,孙某定会向殿下转达,来,大家不要拘谨,今日定要喝个痛快。”

  酒过三巡,江乘县令于阜成,江宁县令刘献二人老脸通红,起身凑到了孙庆绪跟前。

  “中丞上监朝廷礼制,下治一方安宁,我二人敬佩至极,故而斗胆再敬一杯,以表忠孝。”

  二人仰着头,一饮而尽。

  “哎,二位府令太客气了。”

  孙庆绪说着,抿了一口。

  “中丞乃是朝廷肱骨,百官首要,我二人早已将您奉为楷模。”

  “只是殿下初到此地,处事之道并无前例可循。卑臣浅薄,若能得中丞指点,实乃我等荣幸啊。”

  孙庆绪听了这话微微一笑,看来这二位是有备而来啊。

  思量之际,见谢主薄快步了走来,附耳嘀咕了几句。

  孙庆绪听后只眨眨眼,而后上前扶起了二位县令。

  “我等同朝为官,班品虽有高低,但忠君爱民之心乃是同根同源。”

  “二位府令有什么话还请直说,孙某定会知无不言!”

  “中丞这句话,犹如天降甘霖,我二人代所辖两县数万余百姓谢过中丞。”

  二人说着,又俯身跪地行礼。

  孙庆绪抬了抬手,又给谢主簿递了个眼神儿,自己便转身离去。

  谢主簿缓步上前,扶起了两位县令。

  “二位府令,此处人多嘴杂,今晚亥时,孙中丞于府中恭候。”

  二人会意后起身退去不说。

  夜色已深,丹阳府衙旁边的一处宅子里,于、刘二人从后门进来,由管家带着来到了正堂。

  只见孙庆绪着一件素袍,正在案前烤火。

  “你们来了,坐吧。”

  二人拱手再拜,而后跪坐在了一旁。

  “中丞,那我们就直说了。”

  “嗯。”

  “殿下亲领丹阳尹,说起来是件好事。可刚刚上任便向我八县百姓征粮,我等实在是措手不及啊。”

  “实不相瞒,今年军粮已在秋后征了一次,值此青黄不接之时,又为何要重复征粮呢?”

  于阜成说完,和刘献对视了一番。

  “二位府令多虑了,征粮乃是拱卫京都之用,想必二位府令知道此事有多重要吧。”

  “中丞所言极是,我等知其深意。”

  “不过江乘和江宁两县虽说富庶,可若在此时上交了军粮,到了明年初春时节,东宫粮仓就无粮可纳了,一边是太子,一边是晋王,我等实在是......左右为难啊!”

  “还请中丞示下。”

  孙庆绪脸上毫无波澜,只是稍作微笑罢了。

  “二位府令稍安勿燥,纳粮之事说难嘛,也不难。可到底是易是难,还在于二位府令自身啊。”

  于、刘二人面面相觑,不知何解。

  “还请中丞明示。”

  “呵呵呵,也罢,看在同僚情面上,我就多说几句吧!”

  “晋王征粮,乃是为了防务;东宫征粮是为了京都粮草储备。明面上看,无论是太子还是晋王,二位都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