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忧国忧民南阁表意 直言直语牛车献策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晋王小小年纪,竟作出如此无情无意之事!”

  “太子和晋王不是亲兄弟吗,他怎么能这么做呢!”

  七殿下递了一杯茶,示意萧辰。

  “呵呵呵,这便是问题所在啊。太子和晋王都是皇子,故而此事乃陛下家事,我们还是不要妄自评判才是。”

  “其实江夏并非无粮之地,只因周边士族大户守着粮食,不见银钱不交粮。而朝廷府库几近亏空,实在拿不出银钱去易粮了。”

  萧辰听后坐在一旁,眉头紧皱。

  “大户手里有粮,却见死不救......”

  稍作思量后萧辰看了看七殿下。

  “殿下,我倒是有个主意。”

  “哦?你有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数月前我曾提出摊丁入亩之策,如果殿下支持,我们可以向陛下奏请,直接在郢州地区做个试点。”

  “一旦政策在那推开,那些有田有粮的大户必定要交税,这样一来,他们手里的粮食就不得不上交朝廷了。”

  “嗯,我也想了很久,长远来看,你所言摊丁入亩乃是治国安邦之良策;即便在眼下来看,亦可借此机会帮助郢州度过难关。不过此中过程,定会艰险无比,你可有所准备?”

  “还准备什么呢,殿下爱民如子,萧辰深感敬佩。如果我能为百姓做些什么事情,也不枉我来南国一回。”

  萧辰低头拱手,七殿下欠身抬了抬萧辰的胳膊。

  如此,二人推心置腹,直至南阁关门才散去。

  勤政堂里,灯火通明,皇帝时而提笔疾书时而托腮思索。

  俞三福听着外边的梆子声摇了摇头。

  “陛下,已经三更天了,您多少也该睡会儿了。”

  只见皇帝放下朱笔,伸了个懒腰。

  “一边是西部战事迫在眉睫,一边是百姓性命危在旦夕,朕又如何睡得着啊......”

  俞三福见状挑了挑盆中的炭火,又将地上的水盆换了水,转而来到皇帝面前捶起背来。

  “陛下,赎老奴斗胆。”

  “有什么话你直说便是了。”

  “近日老奴听闻丹阳郡提前征了粟米十万斛,陛下何不下旨将其转运到江夏以解燃眉之急呢。”

  “呵呵呵,你个老东西,你也这么想?”

  “老奴不敢......”

  “是啊,朕又何尝没有想过呢!只不过当此关头,京都安危也尤为重要,若没了粮食,丹阳郡又谈何拱卫京都呢?”

  “况且通儿年幼,他丹阳尹位子还没坐热,我作为父亲,就要从他手中要粮食。如此一来,南国百姓便会觉得朝廷已无计可施了,到时候人心惶恐,终究得不偿失啊。”

  “萧侍郎既已回到宫中复职,陛下何不召见他询问良策呢?”

  “嗯,说起这个萧辰啊,新奇点子倒是很多。在赈灾一事上也展露了手脚,虽说做事鲁莽了些,不过成果显着,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俞三福说着,又给皇帝锤起了肩膀。

  “你倒是提醒朕了。”

  “陛下说笑了......”

  “不过萧辰点子虽多,可是朝堂之上与他意见相左者更多,朕虽有心用他,却也不敢贸然行事啊。”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啊!”

  “这样,明早宣萧辰在西合门候着,朕带他去一个地方。”

  “是。”

  次日清晨,萧辰早早的就到了西合门等候,四下除了守门的宿卫以外别无他人。

  陛下叫自己这么早来这等着,到底是什么事情呢?萧辰心里泛起了嘀咕。

  想想自己入宫以来,也做了些事情,但是每一件事做起来都是蹩手蹩脚的,可能是想的太过完美了,以至于实施起来万分困难,免不了受人诟病。再者说当此封建社会,动不动就是触碰到了谁的蛋糕,小命也差点搭进去,真是空有一腔热血啊。

  “萧侍郎!”

  此时从西合门里走过一个人来,拱手示意。

  此人萧辰不算认识,确切说只在中军大院里见过,但并没有打过招呼。

  “在下萧景冲,司职光禄卿,早听闻郎君谏言新政一事尤为敬佩,可未能相识,实乃憾事也!”

  萧辰听后赶紧低头拱手。

  “上官过谦了,萧某只是一个番人而已,所行之事亦是为南国和百姓着想,至于结果如何,还要靠朝中大臣帮衬。”

  “哪里哪里,萧侍郎名声在外,乃勇谋兼备之才,能谏言于朝堂之内,乃大丈夫心之所向也。”

  “在下虽为寺卿,但终究被困在这后宫之内。”

  “今日得遇郎君,稍作攀谈,实乃冒昧之举,还望郎君见谅。”

  萧辰亦拱手回应。

  “上官说笑了,我与那伍有常很熟,若上官和他亦是朋友,我便让伍有常约定时间,咱们可把酒畅谈如何?”

  “呵呵呵,如此甚好!”

  “景冲还有要事,暂且别过了。”

  萧辰低头拱手示意。

  说曹操曹操到。

  萧景冲刚走,伍有常便抚着刀朝萧辰走了过来。

 帝锤起了肩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