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示英勇老将硬张弓 选贤能亲王多举荐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建康城的大雪刚停,御道两侧各官署差役正挥着扫帚清扫着积雪。

  明正堂里,几个小寺人端着火盆置在陛下的书桌前面,侧边的寺人端来一碗鸡汤送了过来:“陛下,贵嫔娘娘特地差人送来乌鸡汤,陛下快趁热喝了吧。”

  想必那寺人是初次伺候皇帝,本就脚下哆嗦,手里颤抖。

  见皇帝不吭声,还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于是想抬头看看状况,可他这一不留神,那碗汤水正蹭到桌案边儿,进而打翻在了地上。

  “小人该死,小人该死,陛下恕罪。”

  寺人急忙跪地叩首求饶。

  陛下见状迷着眼并未作声。

  几个小寺人见状后上前用袖子吸干地上的汤水,而后跪在地上都不敢言语。

  “你去崇明堂瞧瞧,俞中使伤势如何了!”

  “是。”

  寺人听罢后起身退去。

  “启禀陛下,六殿下在门外求见。”

  张德继立在门口拱手。

  “哦?六弟怎么回来了,让他进来吧。”

  “是!”

  “皇兄!皇兄啊!臣弟救驾来迟,罪该万死啊!”

  临川王双膝跪地,连连磕着头。

  “臣弟不能护皇兄周全,又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只见他老泪纵横,拔出佩剑便要往脖子上抹。

  “宣达快快住手!”

  皇帝紧张的光着脚从锦垫上小跑了过来。

  张德继见状亦驱身上前,及时抱住了临川王的身子。

  “宣达啊宣达,你何以至此啊!”

  皇帝一把揽过临川王的手,几近于哽咽。

  “我离开建康不过数日,便有索虏行刺圣驾,若臣弟驻守外城,又如何允许此等事发生呢!”

  “都怪臣弟,武功和智谋皆不如人......”

  “请皇兄......容我以死谢罪!”

  此时的临川王已哭成了泪人儿,皇帝见他如此自责,心中不由得生出怜悯疼爱之情。

  “六弟冒雪赶来探望,忠义至此,我又如何会怪罪于你呢!”

  “来,快起来说话。”

  于是皇帝将临川王搀起,一同坐到了锦垫上。

  只见临川王满脸通红,手掌发着红白相间的斑点。

  明显是一路没有停歇,直奔京都而来的,不然手心也不会被冻成那样。

  “那索虏可曾抓到?”

  临川王朝堂下望了望张德继。

  “回殿下,陛下已下旨,越城左右卫二营于事发当天便封锁了外城,可时至今日,还一无所获。”

  “哼!无耻索虏,近日还到我北兖州挑衅,幸亏皇兄深谋远虑,派出大军御敌,我来京都时,那索虏已被驱至武州一带了。”

  “有我在北地拱卫,还请皇兄放心!”

  “嗯,北地有宣达坐镇,朕无忧矣!”

  “皇兄,外城防务如今由王德重掌管,不过他刚刚接手,便有索虏行刺于宫中。”

  “按理说这王德重,平日里行事极为谨慎,可如今竟有如此疏漏,臣弟甚是担心啊!”

  临川王看看皇帝,又侧身瞧了瞧张德继。

  没人作声。

  只见皇帝捋了捋胡须稍作点头。

  “宣达即来,朕正好有事相商。”

  “哦?皇兄请讲。”

  “朕欲派康长明镇守北兖州,行刺史之职,你意下如何啊?”

  话说这康长明乃是皇帝自己的人,早年间便随皇帝起义建立南国,如今已年近五十,仍然能开动三百石弓。虽说他没有大功绩,可禁不住皇帝一直给他机会,如今两国在北兖州地区发生摩擦,正是一个立功的好时机。

  “额......康将军名声在外,实乃我军上将,只不过......”

  “宣达但说无妨。”

  “那臣弟就直说了。康将军年岁已高,恐怕不再适合领兵作战。但我听巷间传闻,康将军英雄不减当年,仍可开动数百石虎筋弓,若能亲眼目睹......定可力排众议,臣弟,也不枉这一番崇敬之情了。”

  “呵呵呵,宣达所言,更像是在发问啊!”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臣弟不敢。康将军虽无直阁之名,却已成朱衣之实,此时门外雪景正盛,何不请康将军为我们展示射艺呢!”

  “呵呵呵......”

  皇帝听了这话,无奈的笑了笑,看来要是想安排康长明去北边,还真要费点儿心思了。

  “也罢, 上阵杀敌,当有壮士之勇!宣达既有如此兴致,德继......就去安排一下吧。”

  “是!”

  东堂殿外,侍卫搬来皮鼓,拿着短槌等待着命令。

  临川王和皇帝批着兽皮斗篷,于廊间胡床上端坐。

  身后有从紫光堂赶来的袁昂、孙庆绪、臧未真,和前院署衙来的韦怀文、王柬、冯巨基等人立在一旁。

  “来人,取虎筋弓来!”

  “是!”

  皇帝一声令下,侍卫双手托着虎筋弓跪到了一旁。

  “康将军,这虎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