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张口就是一百万两第2/2段
“可惜了,要是早一点的话,大明宝钞也不是不能利用……”
林煜这不是没考虑过历史因素,虽然宝钞在后世臭名昭着,但起码在一开始发行的时期,宝钞的确一度取代了实物货币的地位。
这时期的宝钞制作精美,用纸成本昂贵,而且发行量也不多,再加上多重防伪工艺,几乎可以直追后世的纸币。
然而,如此重大开创性的宝钞制度,终究只是朱元璋的权宜之计,甚至连发行宝钞的朝廷,都拒绝回收宝钞,将其视作废纸无用之物。
没有了朝廷发行方来承担宝钞信用,就算制作再精美,也只会迅速贬值。
“大明的问题在于没有足够的白银。”
林煜忽地话锋一转:“但大明没有白银,不代表其它地方,没有那么多白银。”
这一番话下来,让原本还有些心中疑虑好奇的二人,瞬间都是一怔。
朱瞻基沉吟片刻,迟疑着问道:“林先生的意思,是在说有办法,能够解决大明白银不足的问题?”
林煜摇头:“办法倒是没有,我只是知道哪里能找到足够的白银,或者说是一座超级大银矿。它的产量巅峰时期,可以达到全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说个具体的产量,差不多就是一年38吨,也就是年产量一百万贯,而且起码能开采300年。”
“什么?年产量……一百万贯!”
朱瞻基几乎是惊得从地上站了起来,脸上满是不可置信。
一百万贯是个什么概念,虽然大明当前白银还没有成为主流货币,但单论购买力来算,一百万贯已经约等于一百万两银子了。
而永乐二十二年,在永乐帝的屠刀下,再加上朝廷不断开发新矿,银课二十二年的总收入也才五百万两。
这还是许多官营银矿集中起来的总收入,要是单独拎出来,那采银的产量就更低了。
林煜却张口就是年产一百万两的超级大银矿,这哪还是什么银矿?
简直就是银山啊!
饶是一旁的于谦,没那么失态,但表情也是止不住的震撼:“年产量一百万贯……先生说的可是当真?”
他会质疑并不奇怪,实在是年产量一百万两的银矿太夸张了,而且能持续开采300年!
这就是三亿两白银了,做梦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林煜说道:“当然是真的,而且像这样的银矿,可是不止一座,我刚刚说的只是最大的。另外还有五十五座矿山,集中分布在一片小岛上,每年总计能出产400公斤黄金,另有40吨白银。”
“换算过来,差不多就是一年一万多两黄金,一百多万两白银。而且与刚刚那个年产一百万两的超级银矿一样,也能开采起码400年时间。”
又是一个年产量一百万两,而且还有一万两黄金的额外附带收入。
前面的300年,后面的400年,这加起来就是700多年,能挖出来的银子少说也能够得上一个和珅了。
这是何等的宝岛啊!
说是金山银山也不为过!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