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太上皇欲见赵轩第1/2段
宣帝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威严地扫视着朝堂上的众大臣,郑重其事地提出要众人推荐重整水师的合适人选。此语一出,刹那间,原本还窃窃私语的朝堂之上,好似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捂住了嘴,变得鸦雀无声。
谁人不知晓如今大齐水师的状况?虽说大齐并未厉行海禁,可那远洋之行早已废止多年。想当年,水师也曾威风凛凛,战舰驰骋于汪洋之上,扬大齐之国威。但时过境迁,因长久缺乏重视与经营,战船腐朽,士气低落,训练荒废,水师早已不复昔日荣光,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般的衰败景象。在这样的情形下,若贸然推荐人去接掌水师,不啻于将其推至一个深不见底的火坑之中,不但难以做出成绩,还极有可能毁掉自身前程。故而,众官员面面相觑,皆默不作声,无人敢回应宣帝的话。
宣帝端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之上,看着下方如泥塑木雕般沉默不语的大臣,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蹿了起来,怒目圆睁,猛地拍了一下龙椅的扶手,大声呵斥道:“平日里,但凡出现一个稍有油水、略显风光的职位,你们一个个不都是争得面红耳赤、头破血流,仿若恶狼扑食一般吗?怎的今日,却都变成了不会说话的哑巴?朕今日把话撂在这儿,若不推举出人来,任何人都不准踏出这朝堂一步!”
这时,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出列,恭敬说道:“陛下,非臣等不愿举荐,实乃水师积弊已久,非大才难以整顿。且此任艰难,关乎身家性命,臣等惶恐,不敢轻易推举。”宣帝脸色稍缓,沉声道:“朕亦知难处,然水师乃国之重器,不可就此沉沦。诸卿但说无妨,若真有能者,朕必不亏待。”
镇国公出班说道“陛下,臣倒是有一人选。”
宣帝闻言,立刻说道“快讲!”
“忠勇伯赵轩。”镇国公说道“陛下,忠勇伯在北疆所为,证明其有领兵之才,西山大营又说明其有练兵之资,水师如今正需要此等人物统帅。”
宣帝微微点头,陷入沉思。忠勇伯赵轩在北疆的功绩确实斐然,其以果敢的谋略和无畏的勇气,多次抵御外敌入侵,令北疆的局势转危为安。而西山大营在他的精心操练下,士兵们个个精悍强壮,战力迅猛提升。
然而,水师与陆军毕竟大不相同,海上作战涉及天文、地理、气象、航海等诸多复杂因素,且大齐水师如今的困境,不仅仅是兵员战斗力的问题,还有船只修缮、航线开辟、海上贸易恢复等一系列棘手之事。赵轩虽有领兵练兵之才,但对于水师事务是否能够迅速上手并有效治理,仍是未知。
宣帝沉声道:“镇国公,赵轩在陆地上的表现朕自是知晓,可这水师之事,与陆地千差万别,他未曾有过相关经验或心得如何能练好水师。”
镇国公赶忙回应:“陛下,忠勇伯才思敏捷,学习能力极强,虽暂无水师经验,但以他之能,定能快速适应,为我大齐水师开辟新的局面。且如今朝中,能有他这般全面之才者,实属不多。”
“不可。”首辅齐衡却是站了出来反对道“陛下,忠勇伯尚未及冠,我大齐难道真的无人可用了吗,每次有事,都需要一弱冠少年冲锋在前。再则,忠勇伯年少封伯,若是此次整编水师有了成效,那朝廷当如何封赏其功劳,封侯吗,日后呢,难道要封王,陛下,忠勇伯当用在关键之地,而不是偏僻之处!”
宣帝听了首辅之言,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犹豫。齐衡所言不无道理,忠勇伯年纪尚轻,若频繁委以重任,日后论功行赏确实会陷入两难境地。可当下水师急需整顿,赵轩又确实是难得的将才。
镇国公见状,急忙反驳:“首辅大人,忠勇伯虽年少,但他的才能与胆识已在北疆和西山大营得以证明。如今水师衰败,正是用人之际,若因年龄与封赏之事而弃用良才,岂不是因噎废食?况且,若他能成功整编水师,于我大齐江山社稷之功,岂是简单的爵位所能衡量?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宣帝揉了揉太阳穴,说道:“诸位爱卿莫要争吵,此事朕需再斟酌一番。忠勇伯之事暂且搁置,众卿若还有其他合适人选,可速速奏来。”
宣帝面色沉郁,话语中满是焦虑与威严,然而却仿若石沉大海。大臣们面面相觑,眼神闪躲,虽明知高力之地已陷入极度危险之境,可事关救援人选,众人皆心怀鬼胎,顾虑重重,谁都不愿率先道真的无人可用了吗,每次有事,都需要一弱冠少年冲锋在前。再则,忠勇伯年少封伯,若是此次整编水师有了成效,那朝廷当如何封赏其功劳,封侯吗,日后呢,难道要封王,陛下,忠勇伯当用在关键之地,而不是偏僻之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