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一言堂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本来李兆还以为崔善长和郑定方会跟自己唱反调,毕竟自己并未像最先说好那样,给两家都留下足够的好处,反而是从这两家手上都剥夺了不少权力。

  结果这两人的态度倒是让李兆有些没想到,简直比儿子还要听话。

  自己说什么,这两人都表示:殿下英明!

  其实这也怪不得这两人,毕竟眼前西北的局势就是这样,对于崔郑两家来说,哪怕是朝廷的旨意都可以不搭理,但绝对不能违抗这位九皇子。

  而且姚广孝从头到尾都没说过一个字,这代表什么?这不就说明连魏国公都是听九皇子的差遣吗?

  姚广孝保持微笑的的说道:“按殿下的谋划来行事,西北在未来几十年,可无忧矣。”

  在听完李兆对于西北的布局之后,就连姚广孝都有些为之叹服。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九殿下竟然就已经对西北的军政之事做出了如此详细的安排,这种本事已经比朝堂上不少尸位素餐的大臣强多了。

  而且这些政策也并不是虚有其表,姚广孝能感受到李兆的每一道政令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不过李兆没有告诉姚广孝,实际上他还有更多的谋划和布局。

  只是李兆觉得这些布局有些太超前了,如果说出来,怕是姚广孝都会接受不了。

  西北向来被看作是最穷困的地方,虽然有关贸的加持,但西北的整体经济局面依然不如西南和北部,对于百姓来说那更加是不容易。

  而在李兆的布局中,则是准备将西北打造成一个独立的经济特区,既然粮食不好种,那为什么非要让百姓种地?

  因地制宜才是出路,而不是死守着一亩三分地。

  西北的劳动力整体都比关内便宜,而地价就更加便宜,便宜的劳动力加上便宜的地价,这不拿来开工办厂?

  再加上西北对内对外的商路都十分畅通,这便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不管自己在西北怎么搞,这天高皇帝远的,就算朝廷想要插手,那也没有办法。

  这种事情若是在关内开展,首先就过不了内阁和朝廷那一关,大唐虽不抑制商事,但如果完全摒弃农业去大兴商事,那也肯定会被说成是违背祖制。

  其实李兆也并未想将大唐都变个样,毕竟农业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才是统治的根基,若是轻易动摇国本,那结果也不是他能控制得了的。

  关于这些事情李兆便是都安排给郭嘉和沈万三去办,有郭嘉负责军政之事,沈万三负责内务府之事,假以时日西北绝对会成为让人向往的地方。

  李兆将茶盏从桌上端起来,用茶盖将表现得浮沫撇开。

  抿了一口,才微微看向崔郑二人,带着一丝笑容的开口道。

  “对了,还有一件事要与两位商量,这西北毕竟是苦寒之地,我替两位考虑好了,将你们族中的嫡系弟子,尤其是你们二人的儿子,或则是孙子,全部都送去江南,那里气候好得多,生活条件也好。”

  闻言,崔善长和郑定方都同时神态凝重,原本还笑呵呵的神情也是顿时收敛。

  没想到九皇子还要来这一手,这把人送到江南去,这不就是等同于受人与柄吗。

  而且还不是送到临安,而是送到江南。

  九皇子这意思是要把崔郑两家都绑在他的船上,而不是绑在朝廷的船上…

  一旁的姚广孝也是微微皱眉,不过神色却是如常,继续拨弄手上的念珠。

  “我已经派人在扬州置办好了宅邸,也请了名师可以教授他们学业,你们放心,我这个人很善良,你们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你们的孙子也就是我的孙子,我不会亏待他们。”

  李兆放下手中的茶盏继续道:“当然,你们可以拒绝我的提议,我并不是在逼迫你们。”

  崔善长沉吟了片刻,朝郑定方看了一眼,郑定方只得是微微摇头。

  他们哪里还有资格拒绝,与其等对方强制性出手,还不如自己主动一点,也算是表忠心了。

  如今的局势就是如此,如果他们不上九皇子这艘船,那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两人皆是拱手道:“听从殿下安排。”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