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袁崇焕第二次宁远大捷第2/2段
熊廷弼说道:“是啊,这是我们的军队给他们带来的希望。”
“我们要让全国的老百姓都知道,我们的军队是可以战胜一切敌人的。”袁崇焕附和道。
“好,我们要让全国百姓知道,我们的国家是强大的,老百姓安定的生活有希望了”
与此同时,全国老百姓得知明军打了胜仗的消息后,也纷纷奔走相告,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明军打了胜仗,我们的国家有救了!”老百姓邓军道。
老百姓张卓道:“是啊,我们的国家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了。”
老百姓刘辉道:“我们要感谢明军,感谢皇帝陛下。”
老百姓陈春道:“我们要为明军欢呼,为皇帝陛下欢呼!”
一时间,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以各种方式来庆祝明军打败后金努尔哈赤的八旗军,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在繁华的都市中心,人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欢声雷动。彩旗飘扬,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的舞龙舞狮队伍,更是将庆祝明军打胜仗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与此同时,作战的明朝军队凯旋归来,受到了沿路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他们列队行进,步伐整齐,气势磅礴。沿途的百姓纷纷自发的送上大红花,献上自己对明朝军队的敬意。他们为军队送上了好酒和美食,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支明朝新军队是一支有着红军精神的队伍。他们学习红军的优良传统,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行军打仗中不准损害老百姓的一棵禾苗。他们懂得爱护老百姓,始终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
在行进的过程中,明朝军队向老百姓敬礼,只喝老百姓的一碗水。他们与百姓亲密无间,如同兄弟姐妹一般。他们不仅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更在平时与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仅仅是因为现在朱由校建设的明朝新式军队,纪律严明和英勇善战,更是因为他们的新式军队对待百姓的真诚和善良。
在他们心中,民众绝非轻描淡写的“老百姓”,而是深情的乡亲、亲切的兄弟姐妹以及同舟共济的战友。辽东战役期间,有三十万辽东的老百姓自带干粮,自发性地参与到明军的物资运输中,助力军方运送大炮、炮弹及粮草。在这场战斗中,十五万明军构成的攻防战线,背后有着三十万满怀热情的老百姓,义无反顾地帮军队运送物资,支援着军队的战斗。这一幕幕展现了“军民团结如一人,天下谁敢与之争锋”的壮丽景象。
朱由校得知这一切后,内心涌动着深深的感动。他深感,这份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正是大明朝国运昌盛的象征。他心中默念:“看啊,天下无敌的力量正是在这军民一家、同仇敌忾之中。这就是大明朝的希望,是我们的国运昌盛。救大明朝,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大明朝未来的辉煌。
朱由校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深思熟虑的神情,他心中细细思量:“此役虽未能直接将努尔哈赤歼灭于战场,然其意义重大,已为明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此刻,当务之急在于迅速稳定国内民心,以抚平战乱之痛,同时积极发展国内经济,以增强国力,稳固江山。
在这次历史性的大战中,黎民百姓纷纷挺身而出,以坚定的姿态拥护朝廷。朕治下的大明朝,正是在这样的民心所向中,逐渐积聚了力量,并最终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民心所向,乃是国之根本,是稳固大明朝的基石。因此,想拯救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得民心实为重中之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现代大学生穿越成天启帝朱由校,他内心深处始终秉持着以民为本的信念,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他积极付诸实践的行动准则。
朱由校的话语中透露出沉稳与决断,继续向大臣阐述道:“此战虽未能一举成功,歼灭努尔哈赤,却为明朝的未来铺就了坚实的基础。朕将倾尽全力,安抚百姓,提振士气,振兴经济,以期国家长治久安。”
百官共颂华章,齐声赞扬圣明主:“皇上英明神武,睿智高瞻远瞩。大明国运昌隆,繁荣景象可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