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争取贷款第2/2段
“我觉得面对工作,人们的处理方式往往有两种。一种是举轻若重。这类人会关注到很多的细节,始终以谨慎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他们的失误往往很少,但是有些时候会很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始终心怀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一种则是举重若轻。这类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善于化繁为简,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细节的关注,抓重点,抓核心。因此,他们有些事情的处理上会显得比别人要轻松一些,至少外在的状态要松弛很多。我之所以能够给你这样的错觉。也许就因为在处理事情上,我更倾向于举重若轻吧。”
顾雨舟也很坦诚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喝了口茶,又继续对着邓宇辉说道:“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资金的事情不可能不关注,而且只要力有所及,一定会留有余地,以备不测。实话说。在咱们向华美注资之前,我也做了一些准备。但是你也清楚,我担任董事长时间不长,经验基本为零。所以对风险的预判应该不是很准。事前的准备也不够充分。”
当然了,顾雨舟并没有打算将全部的实话都说出来。当年一位国学大师对上门请教如何做好新闻发言人外交官的叮嘱,对顾雨舟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也一直在用具体行动践行着这句话。那就是:保证说实话,实话不全说。
“所以银行的资金咱们还是要全力的去争取。老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个时候咱们如果不站出来,表明咱们的态度,那就很难摆脱被别人裹挟、被别人摆弄的命运。老邓啊,我是这样想的,咱们去银行争取贷款。在外人看来,是在积极的自救。但是对于我们自己而言,自救恐怕只能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觉得更大的意义,是表明咱们的抗争,是表明咱们没有屈服。对这种不公,咱们是不认可的。”
邓宇辉很认同顾雨舟的观点,他听得很认真,频频的点头进行互动。
“人有见面之情。咱们去拜访人家,就有这个意思。你看,这几天的行程,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但是大家对咱们还算热情。另外呢,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大家往往是同情弱者的。当然,这也是咱们民族的一个特点,研究历史,你会发现,历史上我们的民族有很多的悲情英雄,他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都不能够算是成功者,但是却被人们长久的铭记,根源就在于此。我想大家现在也都知道咱们不易,也都明白咱们的冤屈,大家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理上的天平一定会是向咱们倾斜的。只要我们不在意一时的得失,将眼光往长远的放一放,那就会发现咱们今天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而且咱们的目标或许现在已经达到了。伟人有一句诗我很喜欢,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好,好,董事长,我真想给您鼓鼓掌,怪不得老亢一直在夸你,怨不得老黄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给您鞠躬,我服你了。”
“顾董,说实话,听你说话,看您办事,有时候真不敢相信您只是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
“哈哈,怎么,看着我像个喋喋不休的老头儿吗?”
顾雨舟放声大笑,和邓宇辉开着玩笑。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