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门派之见第2/2段
在此说明一下,道教音乐内容丰富,曲目众多,主要流派有静坛派、善坛派和行坛派,谓之三坛道乐。静坛派和善坛派的道乐是同一体系,其主流属道教全真派音乐系统,声乐形式主要使用全真正韵;器乐形式主要使用细乐,通常以笛子、铛子、铰子为主奏乐器。
行坛派的道乐为另一体系,其主流属正一天师道、民间伙居道士音乐系统,声乐形式主要使用广成韵,极富渝州地方音乐特色;器乐形式主要使用大乐,通常以大锣、大鼓、唢呐为主奏乐器,发声宏大,风格粗犷、热烈,民间气息浓厚,具有明显的民间道坛色彩。
安康是清城山上辈分排名第二高的高功道长。他和师父陈近新一样,掩藏着一颗对道教未来忧心忡忡的心。对于道教内部门派林立、各自为政的现状,安康心中充满了不满和忧虑。
遥想当年,道教曾经盛极一时,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几千年过去了,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教也逐渐走向衰落。
特别是现在科技大爆炸时代,人们更希望通过科学来解决一切,内心深处否定一切唯心主义论调。在这艰难时刻,本应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将其发扬光大,但各个门派之间却依然拘泥于门户之见,不思进取,只知道在内讧争斗,如此下去,又怎能找到生存之路呢?
正是基于这种深深的担忧,安康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局面。于是,凭借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他开始推动清城山的经韵用乐改革。渐渐地,清城山的经韵用乐不再受门派之分的束缚,而是广泛地与其他门派展开交流合作,博采众长,相互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有不少人站出来反对安康的做法,指责他不尊重传统。
面对这些质疑声,安康毫不退缩,义正言辞地辩驳道:“如今我们所使用的经韵用乐,哪一样不是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沉淀,不断吸收各种乐器的精髓才得以形成的?如果一味强调尊重传统,那么按照最初的样子,最古老的音乐恐怕只有简单的呐喊罢了。难道我们真要回归到那个只用呐喊来表达情感的时代吗?”
安康这番话犹如当头棒喝,让那些原本反对的人顿时哑口无言,一个个羞得面红耳赤,最后只得掩面而逃。就这样,安康成功地克服了重重阻力,使得清城山的经韵用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由于安康的创新之举,清城山的道教音乐在近年来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门派前来观摩学习。它独特的风格和包容并蓄的特点,成为了道教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道教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