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夜袭敌营·星原之魂第3/4段
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十月初十,李愬率领三千训练有素的敢死队为前锋,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秘密向蔡州进发。全军上下大多不知行军目的地和任务,抵达蔡州后,李愬军趁守军不备,全歼张柴村守军,随后继续前进。四更时,李佑、李忠义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打开城门,迎纳大军。最终,吴元济被迫投降。此役打破了淮西地区的割据局面,展示了李愬卓越的军事才能。
明代吴成器夜灭倭寇
嘉靖年间,倭寇进犯绍兴,胡宗宪任命吴成器为指挥官。吴成器挑选五百人,配备大炮出发。半夜里,吴成器带领队伍到达倭寇入侵的陶家坂,发现倭寇大都在岸上掳掠后聚集在村里喝酒睡觉。他先让部下杀死守船的倭寇并转移敌船,然后开炮,山民们按约定四处放火。被惊醒的倭寇慌忙逃窜到河边,却发现船不见了,吴成器率领队伍趁机扑来,将数百倭寇全部消灭,此后倭寇再也不敢进犯绍兴府。
清代刘锦棠巧夺达坂城
光绪元年,左宗棠任命刘锦棠为前锋统帅收复新疆。在攻打达坂城时,刘锦棠带领部下绕城查看地形时遭敌军枪击。之后,他趁夜色组织军队对达坂城发动突袭,经过激烈战斗,最终攻克达坂城,为收复新疆奠定了重要基础。
唐朝李靖夜袭定襄
唐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轻骑3000人自马邑夜袭定襄。颉利可汗见唐军突至,仓皇北逃。李靖的夜袭行动打乱了突厥的部署,为后续唐军的追击和歼灭创造了条件,最终东突厥势力基本被平定。
以下是一些擅长夜袭战术的着名军事家:
古代中国
- 范蠡:春秋末期越国的重要军事家和政治家。在越国与吴国的长期战争中,范蠡经常运用夜袭战术,使吴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 李靖:唐朝名将,善于运用兵法,尤其是擅长运用骑兵进行迂回穿插,以及在野战中打击敌军。在630年讨伐东突厥时,李靖率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发,连夜进军,逼近突厥营地,颉利可汗大惊失色,将士们也慌了手脚,还未等唐军发起攻击,突厥兵先乱了起来。
- 李愬:唐元和年间名将,在雪夜奇袭蔡州的战役中,李愬率领七千突击队,趁守军不备,全歼张柴村守军,随后继续前进,最终攻克蔡州城,生擒吴元济,此役堪称夜袭战术的经典之作。
近现代中国
- 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指挥志愿军运用夜袭战术、近攻战术、坑道战术等,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古代欧洲
- 亚历山大:希腊北部马其顿王国的国王,足智多谋。在战争中,亚历山大曾多次利用夜色掩护进行突袭和奇袭,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攻击敌人,为他建立庞大帝国立下战功。
古代中东
- 汉尼拔·巴卡:迦太基着名军事家,在与罗马的战争中,汉尼拔善于运用夜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罗马军队,给罗马人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损失,被誉为“战略之父”。
古代部队为防止被夜袭,会采取多种有效的防御措施:
1. 营地建设与布局
- 选择有利地形:军队扎营时会优先挑选易守难攻的地形,如高地、背山靠水之地。高地可以提供良好的视野,方便观察周边情况;靠近水源能保证军队的用水需求,同时河流、湖泊等天然屏障可以阻挡敌人的部分进攻路线。例如,在山地扎营,可利用山势设置防御工事,增加敌人夜袭的难度。
- 合理规划营地布局:营地内部布局严谨,一般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中心位置是指挥营帐,周围环绕着士兵营帐,最外层是防御设施。营帐之间会留出通道,便于士兵在遭受攻击时能够快速移动和集结。同时,设置专门的粮草储存区,并加强防护,通常会安排重兵把守或者将其设置在相对隐蔽且易于防守的位置。
2. 巡逻与警戒
- 设置多层巡逻队:会安排多支巡逻队,分不同的层次和区域进行巡逻。最外层的巡逻队在营地周边较大范围活动,负责预警;中层巡逻队在营地近处巡逻,能够及时发现突破外层防线的敌人;内层巡逻队则在营地内部巡逻,主要防范已经潜入营地的小股敌人。巡逻队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络,通过信号(如号角、锣鼓等)来传递信息。
- 增加巡逻频率:尤其是在夜间,会加大巡逻力度。在容易遭受夜袭的时段,如午夜至黎明,巡逻次数会更加频繁。巡逻士兵装备齐全,包括武器、照明工具(如灯笼、火把)等,以便在发现敌人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同时也能照亮周围环境,避免遭到敌人的伏击。
3. 防御设施与障碍
- 构筑壁垒与栅栏:在营地周围构筑壁垒,如土墙、木墙等,这些壁垒高度和厚度足以阻挡敌人的攀爬和冲击。在壁垒上设置了望塔,安排士兵站岗了望,能够观察到营地周围的情况。此外,还会在营地外围设置栅栏,栅栏一般比较坚固,尖刺向外,可以迟滞敌人的进攻,让营地内的士兵有更多时间做出反应。
- 设置陷阱与绊索:在营地周边和通道设置各种陷阱,如挖设陷坑,坑内放置尖刺等障碍物,或者设置绊索。绊索与警报装置相连,一旦触发,就会发出警报。这些陷阱和绊索在夜间能够有效地阻止敌人的突袭,并且可以让守军提前发现敌人的位置。
4. 士兵训练与纪律
- 夜间作战训练:军队会对士兵进行夜间作战的训练,包括在黑暗环境中保持警惕、辨别声音方向、使用武器进行格斗等技能。士兵们要熟悉营地的布局和防御设施的位置,以便在遭受夜袭时能够迅速到达指定位置进行防御。同时,训练士兵在夜间听从指挥,避免慌乱。
- 严格的纪律执行:通过严格的军纪来保证防御措施的有效实施。严禁士兵在夜间擅自离营、离岗,对违反纪律的士兵给予严厉惩罚。例如,在站岗时睡觉或者擅离职守的士兵会受到重罚,以确保每个士兵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5. 情报收集与侦察
- 派出侦察兵:在军队驻扎期间,会提前派出侦察兵去了解周边敌军的动向。侦察兵会潜伏在敌军可能的集结地或者行军路线附近,观察敌军的兵力、装备、行军方向等情况。如果发现敌军有夜袭的迹象,如敌军在夜间异常调动、准备火把等装备,就会及时返回营地报告。
- 利用当地情报网络:借助当地的居民、商人等渠道获取情报。军队会与当地的势力合作或者建立情报网络,通过这些渠道了解敌军是否有夜袭的计划或者周边是否存在潜在的威胁,以便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以下是一些古代战争中防夜袭击成功的事例:
汉景帝平七国之乱中的周亚夫
西汉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周亚夫奉命平叛。叛军在夜间对周亚夫的军营进行袭击,但周亚夫早有防备,他命令军队坚守营垒,不得出战。叛军多次冲击营垒无果,又被周亚夫事先设置的防御设施所阻挡,最终只能无功而返。周亚夫凭借稳定的防守和对敌军的准确判断,成功抵御了叛军的夜袭,为最终平定叛乱奠定了基础。
三国时期的曹操赤壁之战扎营
赤壁之战前,曹操率领大军在长江北岸扎营。由于曹军大多是北方士兵,不习水战,且对南方的气候和环境不适应,为防止孙刘联军的夜袭,曹操命人将战船用铁链首尾相连,以增强稳定性和防御能力。虽然最终曹军在赤壁之战中战败,但在前期的防御中,这一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联军可能的夜袭,使曹军在江上得以暂驻。
唐朝的哥舒翰守潼关
安史之乱时,哥舒翰镇守潼关。叛军多次试图在夜间对潼关发动袭击,但哥舒翰深知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于是命令士兵坚守不出,同时加强城防和巡逻。他还利用潼关的地形优势,设置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和陷阱。叛军在夜间来袭时,常常陷入陷阱或被城墙上的守军击退,始终无法攻破潼关。
南宋的孟珙黄州保卫战
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南下,孟珙奉命坚守黄州。蒙古军多次在夜间组织攻城,但孟珙组织军民积极防御,不仅加强了城墙的防御设施,还在城内设置了多道防线。他亲自率军在夜间巡逻,及时发现并击退了蒙古军的偷袭。同时,孟珙还利用火器等武器,对夜袭的蒙古军造成了重大杀伤,成功守住了黄州。
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台州之战
戚继光在台州抗击倭寇时,十分注重营地的防守和夜间的警戒。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在夜间会安排多支巡逻队轮流巡逻,并且在营地周围设置了暗哨和陷阱。一次,倭寇企图趁夜袭击戚继光的营地,但被巡逻队及时发现,戚继光迅速组织军队进行抵抗,利用火器和鸳鸯阵等战术,将倭寇打得大败,成功防止了夜袭。
以下是一些古代战争中防夜袭击成功的事例:
西汉景帝时期李广智退匈奴
匈奴入侵上郡,汉景帝派李广等将领抗击匈奴。一天夜里,匈奴人趁夜来袭,汉军惊慌失措。李广却镇定自若,他命令士兵下马解鞍,原地休息。匈奴人见汉军如此镇定,以为有诈,不敢轻易进攻,只在远处观察。李广还亲自带领十几个骑兵,冲向匈奴营地,匈奴人更加确信汉军有埋伏,于是在半夜悄悄撤退,李广成功地防止了匈奴的夜袭。
三国时期曹仁坚守樊城
关羽水淹七军后,乘胜围攻樊城。曹仁率数千守军坚守樊城,多次遭到关羽的夜袭。曹仁激励将士,亲自在城墙上指挥防御,加强巡逻和警戒,还组织士兵用弓弩、投石等武器击退关羽的进攻。同时,曹仁还利用樊城的坚固城防和城内的物资储备,坚守不出,等待援军。最终,曹仁成功坚守樊城,抵住了关羽的多次夜袭。
东晋时期谢玄淝水之战后防夜袭
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战后,前秦军队士气低落,但仍有一定的实力。谢玄深知前秦可能会在夜间发动部下绕城查看地形时遭敌军枪击。之后,他趁夜色组织军队对达坂城发动突袭,经过激烈战斗,最终攻克达坂城,为收复新疆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