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难道以前有一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路两边全是未完工的高楼,塔吊此起彼伏,正在忙碌地工作着。

  开发区最早属于白玉兰村,从顺河街到清通河这一大块地方原本全是农田,是新世纪初就立项准备开发的地块。当时的想法是要引入一些化工和机械企业,和顺河街的轻工类老工矿企业形成工业门类互补,重塑清江老牌工业城市的辉煌。

  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就在耗时七八年将拆迁全部完成,又把道路修好的时候,提议这个项目的市长调任了,老市委书记又退休了。新调来的市委书记不认同这个项目,认为这片区域离城区太近,化工企业和重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又大,更何况清通河还是城南片区的主要取水口,因此便将招商引资项目停了下来。

  这一停就停到了现任市委书记上任。

  现任清江市委书记的这位白书记是前年上任的,据说他祖籍就在清江,还是白玉兰村人。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个十几岁的少年成了孤儿,实在活不下去了,便跟着一帮同乡去重庆讨生活,后来参加了革命,又立了功,建国后就留在了北京。这位白书记就是这位白老爷子的嫡孙子。谁知道风水轮流转,他这位白玉兰村的子孙又回到了清江,还当了清江市的一把手。

  这位白书记一到清江,便着手干了两件事,让他得到了清江人民的大力支持,甚至政府网站上的留言栏里全都是对白书记的溢美之词。

  他干的第一件事是将靠近开发区的原顺河街和南河路各一部分建设成了创业路,将政务大厅和大量企业的办公区迁移到了创业路,形成了一个囊括了几十家企业办公区域的“清江cbd”。

  第二件事就是将开发区原有的土地使用类型从工业用地改为了住宅用地,吸引了大量房地产商来投资兴建商品房。

  不管是企业集中办公区还是开发区的房地产开发,都为江湾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气,并以此带动了开发区附近的南河路、顺河街甚至花园路的商业、餐饮业和服务业,以至于这才两年多的时间,江湾区就一跃成为了清江所属七个区县里Gdp排名的龙头老大。

  到了“盛世皇庭”门口,果然看到韩天明正站在装修的极为豪华的售房中心门口等自己。

  刚把车停好,韩天明便迎了上来,苦着脸道:“哥,你劝劝郑姨,她说也要给我买一套房子。”

  马成功有点纳闷,走进大厅一看,坐在大落地窗旁边的卡座上的郑春芳和马平川正喝着茶,一个在五月底还穿着正统职业装正襟危坐,乍看和骗子差不多但在这儿就只能是售房人员的年轻女人正边说边对着两人不停比划着。

  马成功走近一看,果然郑春芳正边听边看着手上的户型图,而马平川手里同样拿着一份户型图,眼睛却时不时瞟向一旁墙上挂着的电视,电视里正播放着巴勒斯坦的残垣断壁。

  见马成功和韩天明到来,那年轻女人立马起身给两人让座,又跑到吧台去倒茶。

  吧台里一个和她同样穿戴的女人瞥了瞥她道:“小何啊,这几人一看就是顺河街那帮土帽,说不定还是花园路的,你这么殷勤干嘛?他们买个小户型都得和你谈半天的优惠政策,省点口水待会接待后面的大客户。”

  小何却笑着道:“琳姐你说对了,他们是老棉纺厂小区的,来给儿子看房子的,就是后面进来那两个。这会反正还早,没人来,我就接待一下,蚊子再小也是肉对不?”

  “两套?”柜台里的女人有点吃惊,不过紧接着又说道:“都得按揭,你到时候要跑断腿。”

  话虽这么说,她却站起身看了看窗边坐着的几人,心里像是在盘算什么。但很快她又坐了回去,撇了撇嘴道:“你去吧!待会我有个大客户要来。”

  小何转过身,冷笑了一下,却又很快变了脸,笑容可掬地向着几人走去。

  “请喝水。”她把茶杯放下,又拉了把椅子过来坐下,然后笑着转过脸问道:“郑阿姨,您看我给你推荐的这两套房子还满意吗?虽然是期房,但户型实在很不错的,两间卧室都朝南,按照您的要求,还是对门,以后您来看儿子就不用费劲上下走动了,多好啊!”

  马成功和韩天明面面相觑。

  马平川直起身道:“我此带动了开发区附近的南河路、顺河街甚至花园路的商业、餐饮业和服务业,以至于这才两年多的时间,江湾区就一跃成为了清江所属七个区县里Gdp排名的龙头老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