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天佑我大唐第2/2段
前后找来七八个农人体验,年龄有青壮、也有老人,不同年龄段的人体验不同。
最终都众口一词,这犁比往常的犁用起来轻省许多,确实是好东西。
冯诩这才心满意足回去写公文,并把多人试验也一一汇报上去。
随信同去的还有粉条、魔芋粉,包括制作方法、食用方法等
韦叔同、李伯淹也没闲着,各自写了密奏,也汇报了梧县荒沟村的动静,特别是对俚人的做法。
以及后面自己即将去梧县核实,若有效,将在岭南复刻推广等,事无巨细全向朝廷奏报。
三人各有侧重点,上面的人能捕捉到更多信息,不会觉得他们串通一气在糊弄。
而且送达的加急程度不同,错开时间抵达长安,接连好消息,能让上面高兴几天。
这些时日朝廷因为京师、关中蝗灾后遗症,搞得头大,需要好消息提振人心。
岭南通往京师的官道上,马蹄哒哒,驿卒不停挥鞭狂奔,背上背着一个包袱。
“快!岭南急报!”到了驿站,驿卒跳下马大声道。
驿站立马有人跑出来,接过包袱和公函,从马厩里牵出马,接力下一程。
交接后的驿卒累得要死,擦着头上汗水,谢天谢地,总算在规定时间赶到。
“这两日是咋啦?岭南道连着急报,出啥事儿了?”驿丞看着远去的快马嘀咕。
弦月高挂,地上一片霜冷,深秋时节,长安的夜已经很冷。
京城中书省内,值守的中书令房玄龄在批阅公文。
房玄龄乃前朝科考选拔出来的秀才,顶尖人才,都是着眼治国之策的宏才,非进士可比。
隋朝前后总共选出十三位,最后为大唐所用,包括崇文馆大学士孔颖达。
房玄龄呵了呵有些冻的手,忧心忡忡叹口气。
年初关内大旱引发蝗灾,波及京师,秋收时百姓几乎颗粒无收,朝廷四处调集粮食赈灾。
现在河南道、河北道又陆续奏报遇霜害,冬小麦受损严重,地里大片麦苗冻死,来年将大面积减产,各州请求调低来年租米。
这些事很烦心,须尽快报呈圣上,可是报上去了批示后返回,还是得由中书省、户部商议解决方案。
天天批阅这些烦扰的公文,一点儿看不到令人振奋的消息,房玄龄觉得要Emo了。
内侍端着一个托盘,急匆匆进来,“大人!”
“何事?”房玄龄抬头,内侍的托盘里除了一封加急公文,还有一个包袱。
这加急公文好特别,令人难以忽视。
“岭南道朝集使冯诩加急公文,这是随公文一同到的,说是梧州特产。”内侍轻声道。
“我瞧瞧!”一听是岭南道朝集使冯诩,又是梧州特产,房玄龄以为是新进贡品。
拆开包袱,几匝颜色各异的粉条,黑褐、浅白、雪白,分别写着蕨根粉条、葛根粉条、魔芋粉条。
还有一袋雪白的粉末,与小麦粉手感不同,写着魔芋粉。
房玄龄先是愣住,随即领悟到这是由蕨根、葛根、魔芋制成。
这些草根、树根、毒物能制成吃食?房玄龄急忙打开公文,寻找答案。
“妙!妙!真是天佑我大唐!”一向沉稳的大唐右相激动道。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