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杨师厚(二)第2/2段
新帝即位后,对杨师厚更是恩宠有加。他首先封杨师厚为邺王,加封为检校太师、中书令,以示尊崇。此后,每当朝廷下诏时,都不再直呼杨师厚的名字,而是以官职称呼他。无论国家大事还是小事,都必须先与杨师厚商议,这使得杨师厚在朝廷中的地位更加显赫,也逐渐滋生了他的骄横之气。
然而,杨师厚的骄横并非无因之果。在此之前,镇州人因柏乡之战的失利而屡次侵扰边境,杨师厚率军直抵镇州城下,焚烧荡平了房屋,又转战掠夺藁城、束鹿,直至深州才返回。这一系列军事行动虽然保卫了边疆,但也让杨师厚逐渐产生了不轨之心。他擅自割据财赋,组建了银枪效节军,这支军队人数达数千人,都是挑选的精锐之士。杨师厚放纵他们肆意豢养,又恢复了过去牙军的恶习,这使得魏州乃至整个河朔地区的局势都变得动荡不安。
《清异录》中记载了一则关于杨师厚与银枪效节军的趣事。制造枪杆的木材往往难以找到完全合适的,而魏州的石屋山中却蕴藏着大量可用的木材。杨师厚组建银枪效节军时,便是从这里采伐的木材。沿袭以前河朔的风俗,上元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夜游赏灯。等到杨师厚镇守魏州时,他更是命令魏州人户都树立灯竿,成千上万盏灯火照亮了整个城市,让男女老少尽情嬉游。他还彩绘船只让歌女在御河上划船唱歌,整日纵酒欢宴。这些举动虽然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但也反映出了杨师厚晚年的奢侈与放纵。
更为严重的是,杨师厚还从黎阳采集巨石,打算用来记录自己的德政。他用铁车装载着巨石,驱使数百头牛来拉拽它。所到之处,坟墓房屋都被毁坏,百姓们看到后都惊恐不已,纷纷传言说:“碑来了。”这石碑的到来,似乎预示着某种不祥之兆。果然,在石碑运到后不久,杨师厚便因病去世。魏州人对此深感震惊,认为这是“悲来”的预兆。
杨师厚的去世,对于末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失去了一个得力的盟友和支柱。然而,更令末帝感到担忧的是,杨师厚所树立的亲军和银枪效节军的存在。这些军队虽然曾为他立下赫赫战功,但也成为了潜在的威胁。果然,在杨师厚去世后不久,这些军队便发生了叛乱,招来了外敌的入侵。河朔地区因此沦陷,国家也陷入了危亡之境。这一切的祸根,都可以追溯到杨师厚晚年的骄横与放纵。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