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以“通灵宝玉”为鉴第2/2段
虞山道:“小说而已,不需我说,别人也会替我辩解,此游戏笔墨耳!哈哈哈哈!”】
大家还是不太确定,不过好在外人不知道这书是谁写的,就算看出不妥之处,也没什么大碍。
便继续看: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
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
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
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
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左为犭,右为亢)蠢大之物等语之谤。
通灵宝玉正面是: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背面篆文:
一除邪祟
二疗冤疾
三知祸福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这便是大石所化之通灵玉了?”
慧明道:“正是。”
“如何想出来的?”
“我华夏史书,自女娲造人,炼石补天开始,到燧人氏钻木取火,到,神农尝百草,轩辕黄帝调历法,定甲子,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再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无不是在传递我华夏祖先之奋斗精神!
预知大道,必先读史,经史子集,明史之重要,后人方可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自太史公之《史记》,到我《明史》,正好二十四史,虞山公此段顽石描写,乃是点明,此石乃是巨量的史书,以幻笔将其浓缩与《石头记》中。
书中之通灵宝玉,便如《明实录》一般,自大明诞生之日起,随宝玉记录他一生之事,所以通灵宝玉便是次数,贾宝玉才是大明。
我大明历史,也需要后辈‘莫失莫忘,读明白其中所含之理,或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了。’”】
归妹点点头,继续看了下去:
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鉴赏鉴赏!”
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
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
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璎珞正面式
音注云:不离不弃。
璎珞反面式
音注云:芳龄永继。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