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二岔子大队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粮库的粮食出入必须有批条签字,镇委会对这次上面派下来的专家很重视,关键还有省城的文物考古队。

  市委会,县委会,再三强调要做好迎宾接待和后勤保障工作。

  为了体现上礼镇委会对上级指示的认真落实,粮管所派驻吉华现场监督领粮事宜,流畅的递条子过秤领粮食,多了一道审核。

  人多力量大,多一个人多一份庄重。

  现在卡在复审上,吉华非常认真,他不能辜负领导的重托,让粮库的力巴换袋子重新装,这样最底下的也能检查到。

  他可是听过不少粮库的猫腻,以次充好,陈粮掺杂,偷梁换柱,还有上面一层新粮,下面全部发霉的。

  每一袋都检查过后,听到马林喊二岔子大队专要细粮,吉华摸着二十斤的细粮袋,眉头一皱。

  这逼崽子又想找麻烦,上头下来四十多个人分二十斤细粮,一人还不到半斤,就这还不是天天发,六七天给一次细粮就不错了。

  二岔子大队算哪根葱,竟然还想要细粮,咋不要太上老君仙丹呢。

  他决定不批,一群刨地的泥腿子有什么资格吃细粮。

  马林还在吆喝,“都装好了没?其他九个大队粗粮就行了,二岔子大队再三强调要细粮。他们大队有个女知青住院了,人家要求咱要满足啊,郑大队长啊人家可是立过功的,老资格老前辈,要满足他对女知青的关怀啊。”

  曲卫东悄悄站到一旁,这个场子让给马林来表演,这小子不折腾爽了不罢休。

  关外虽然是产粮区,当前环境主攻用粮食来换外汇还债,粮价和山海关以里差不多。

  关外梗米的价格每斤1毛8,白面也是1毛8但当地配额很少。

  马林记得小时候家里双职工有粮本,一个月只能吃上一两次白面,有时候还要送一些到乡下亲戚家。当地主产粳米,玉米和大豆,大米是吃的够够的。

  粗粮价格略低,8-9分钱1斤,默认两斤粗粮换一斤细粮,基本换不到。

  每个大队补贴50斤粗粮,二岔子大队敢要25斤细粮,吉华指定不能批。

  你郑大队长关心女知青,自家出细粮去,胆敢以权谋私,让粮库补贴细食,郑大队长拿去补贴女知青。

  真是岂有此理,吉华要跟这种歪风邪气作斗争。

  吉华又不敢给马林甩脸子,这小子就是牲口,真揍他,灵机一动找个理由,“细粮给专家和省城的考古队吃的,他们要动脑子,大队在河湾干活还是多吃粗粮顶饱。”

  马林一甩棉袄袖子,脖子梗着,“郑大队长就要细粮,他是咱上礼镇的大队长,焦主任也得给他三分薄面。他要细粮,你怎么可以不给,郑大队长要你好看。”

  吉华气得把手伸进麻袋里,抓起黄澄澄的苞米面,“看清楚,给的是刚下来的玉米面,关内还吃不上呢。”

  “不行,肖知青是郑大队长宝贝疙瘩,昨天她去镇卫生院住院,恶心呕吐吃不进别的东西,就想喝大米粥吃大白馒头。”

  吉华听明白了,敢情这细粮是给二岔子大队女知青要的,郑大队长特殊照顾女知青这事儿,草,老流氓啊。

&ems就是牲口,真揍他,灵机一动找个理由,“细粮给专家和省城的考古队吃的,他们要动脑子,大队在河湾干活还是多吃粗粮顶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