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把厂建到全国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电话那头,那个在老家的女儿快高考了,想爸爸妈妈在身边陪她,是人之常情。

  爷爷奶奶再爱,也替代不了父母的爱。

  多少留守儿童在父母走后,都会对着空气喊爸爸妈妈!

  年纪小点的,还会一次次和家里的桌椅板凳比,看自己是不是长高了。

  因为妈妈说,“等你长高一点,妈妈就回来了......”

  但是外出挣钱的爸爸妈妈也难,厂里基本是两班倒,孩子带过来跟着他们也受罪。

  一旦有一个放弃工作,在家休息一年陪女儿高考,就意味着他将永远失去这份工作。

  到后来,两口子一起出来打工,没发财,也没陪成孩子。

  保住的就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他们却只能死死抓在手里。

  毕竟,女儿后面读大学也还是要钱呀!

  他们能做的,最多就是请假在高考那几天回去看一眼。

  但是来回坐火车,时间耽搁不起;坐飞机,钱包承受不起;不回去,他们和孩子心里都难受。

  就算这样,和女儿通话的时候,这位妈妈也尽量控制住自己,不让女儿听出她在哭。

  这才让岑妤安看见了她双肩耸动啜泣的一幕。

  岑妤安的一个高中同学郑秋华就是留守儿童,而且郑秋华是一路从乡镇保送到城里的高中,父母完全没管过她的学习和生活,也不懂怎么帮她。

  不像这位妈妈,还会对女儿说对不起,会关心女儿理解女儿。

  郑秋华是留守儿童,可她的弟弟却不是。

  多讽刺!

  岑妤安高中一周生活费岑妈妈给她350,且她当时每天的早饭和周末都是在家里吃的,偶尔中午岑妈妈还要给她送个饭。

  郑秋华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据她的舍友说,她一个月生活费只有400。

  是她爷爷奶奶拾荒给的。

  当时高中班主任还专门给她设立过班级助学金,郑秋华只领了一次,后来就让班主任取消了。

  她不好意思要同学们给的钱。

  后来她很努力,靠着自己也拿了好几次奖学金。

  郑秋华不爱说话,在班级里存在感极低。

  但岑妤安一直记得她。

  是因为当年高一开学第一天做自我介绍,她怯生生站在台上,只说了一句“我叫郑秋华,我,我有点害怕”就直接走下了讲台。

  是因为见过她高三第三次高考模考成绩出来时,崩溃大哭的样子!

  当时郑秋华在教室里直接把自己的书全都撕了,一个人跌坐在纸堆里撕心裂肺的哭。

  岑妤安和方心雅正好上厕所回来,她们听见她大哭后低声呢喃的是:“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不管我,为什么不要我啊。”

  所以,岑妤安很理解。

  理解留守儿童痛彻心扉的悲伤,每一次,送父母远行,他们都是在接受一次抛弃。

  她同时也理解一部分父母的无奈。

  当然,重男轻女的除外。

  那么在有能力之后,岑妤安觉得自己完全是可以让这种情况少一点的!

  所以她根本没打算在emsp; 当时郑秋华在教室里直接把自己的书全都撕了,一个人跌坐在纸堆里撕心裂肺的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