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西洋军事考第2/3段
石达开率精兵万余人从湖北通城出征江西,短短三个月就连克新喻、峡江、万载、分宜、袁州府等七个府、四十七个县,江西和湖北两地的联络被阻断,曾国藩的湘军坐困南昌、连情报都送不出去,胡林翼见曾纪泽这少年竟然口出狂言,三个月打通湖北和江西的要道,大笑道:“贤侄,军中可无戏言。”
曾纪泽面色严肃回答:“我没有戏言。不瞒胡大人,我自小留心时事,好读兵书,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十八卷《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从小我就倒背如流。在军事方面略懂一些。”
胡林翼虽是文官,但他也懂得军事,他1846年就以知府分发贵州,在任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的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后总结战争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胡林翼听曾纪泽说他自己略懂军事,有了兴趣,道:“贤侄,曾大帅可从未跟我提起过你懂军事,你小小年纪对军事有造诣,实属难得,不妨说来听听。”
曾纪泽娓娓道来,对胡林翼说:“行军制胜,海战惟恃船炮,陆战惟恃枪炮,稍有优拙,则利钝悬殊。叔伯和家父练兵多年,湘军虽然也操练洋枪,但现在大清的军制操法和军械,都落后于西洋各国,必须变法。以炮兵为例,我观察多日,军中会放洋炮者甚少,放炮之后,很多炮兵竟然捂住耳朵,这样放洋炮几乎是浪费炮弹。如果我军操练得法,不出十天,战斗力可提升一倍。而且,现在湘军和长毛作战,优势在于水师,武汉三镇都靠水,我湘军必须强化水师,以己之长,攻其所短。”
胡林翼听曾纪泽的话,不像吹牛,便说:“贤侄才学和见识俱佳,是可造之材,如何操练?”
曾纪泽当年在当青岛舰舰长之时,喜欢看书,在大海上的无数个夜晚,他将古今中外的兵书都熟记于心,这时正好派上用场,于是他回答胡林翼说:“洋人的军队,多习洋操,有洋枪队和开花炮队,使用新式兵器的人较多。我看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本书被誉为泰西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研究了1566到1815年期间欧洲所发生过的130多次战争和征战案例,还有罗宾斯的1783年的《炮兵专业理论》和吉贝尔的《战术概论》。根据记忆,在率军来武汉的路上,小侄总结了这本《西洋军事考》,请胡大人过目。”
胡林翼接过曾纪泽递过来的《西洋军事考》,里面不仅记叙了阵地战、壕沟战等多种实战要领,还配了插图,图文并茂,真是一本军事奇书,他惊讶问曾纪泽道:“这些,都是贤侄所著?枪炮都是贤侄所画?”
曾纪泽本来就善于画画,他最拿手的是画狮子,于是笑道:“是的,我最擅长的,不是画这些枪炮,而是狮子。现在的中国也是一头东方睡狮,一旦醒来,我中华四万万人足以将改天换地,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
“曾大帅真是教子有方,贤侄真是大将之才。”胡林翼略懂军事,翻看了一会《西洋军事考》,不禁感叹。
罗泽南战死武昌时,胡林翼敬献一副挽联:“公来使我生,公去使我骇,公逝使我悲,七尺躯系天下安危,存宜尸祝,殁宜尸祝;贼至还他战,贼退还他守,贼炽还他死,一腔血酬半生知己,成亦英雄,败亦英雄。”
胡林翼的这一句“公来使我生,公去使我骇”,道出了罗泽南在军事上辅佐自己、撑持湖北大局的事实。胡林翼抚鄂期间,整饬吏治,引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都还行,罗泽南没死时,胡林翼在军事上倚重他。罗泽南死后,胡林翼正愁罗泽南手下湘军无主帅,罗宗南的部队,初入湖北是五千人,现在大约还剩下三千人,胡林翼打算将这批人交给曾纪泽去救曾国藩,便问道:“贤侄,不知罗将军手下的三千湘军,你是否指挥得动?”
曾纪泽回答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我也是如此。莫说三千,给我三万,我也指挥得好。”
“贤侄好志气,不输涤帅,那就这么说定了。”胡林翼说,“你们今日好好休息。明日我就亲自带你们去洪山,收编罗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曾纪泽谢过胡林翼,说:“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请大帅为我协调一批洋人的最新火器。”
“这事好办,我手里正好有一批朝廷刚从洋人手中买来的洋枪洋炮,贤侄需要,尽管去军火库里挑。”胡林。我看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本书被誉为泰西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研究了1566到1815年期间欧洲所发生过的130多次战争和征战案例,还有罗宾斯的1783年的《炮兵专业理论》和吉贝尔的《战术概论》。根据记忆,在率军来武汉的路上,小侄总结了这本《西洋军事考》,请胡大人过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