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曾国藩治军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到长沙后,鲍超方知向提督早已到江宁去了。盘缠眼看就要用光,酒后的鲍超,无奈答应把老婆卖了当房钱。酒醒之后,他又不乐意了,闹出事来,被人扭送官府。恰好曾国藩路过,弄清事情的原委,见他是个武将之才,也没嫌弃鲍超做出卖老婆的蠢事来,就留在了身边,还大胆任用。

  自此,鲍超对曾国藩感激涕零。1856年,向荣战死,鲍超对曾国藩更加忠心不二。

  这次,鲍超在安徽搞到一件特殊的战利品,是一部宋代的《欧阳文忠公文集》,他知道曾国藩是文人,没啥别的嗜好,就是喜爱古书,便跋山涉水给曾国藩送来。

  曾国藩翻着这部已发黄发黑的文集,问鲍超:“这是南宋庆元年间刻的,欧阳子文集的最早刻本,你怎么得来的?”鲍超得意地说,“听说那个欧阳修在安徽做过官,我在皖南攻下长毛的几座城,抓了一些读书人,要他们交出家藏,否则砍头。有一家姓欧阳的人,交出了他们家族供奉的传家宝。”

  “你,你怎么能这样做?”曾国藩听了这话,刚才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了,气得站了起来,指了指手中的文集,“带勇之初,我便对你说过,长毛毁孔孟、焚书籍,得罪了天下读书人。我们在《讨粤匪檄》中,将维护中国数千年的礼义人伦、诗书典籍昭告天下,也是为了得读书人的心。此事传扬出去,岂不冷了天下读书人的心?你怎么做出如此糊涂之事!”

  ”这?我,没想那么多,只想着大帅喜欢……“鲍超见曾国藩很生气,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算了,父亲,鲍将军也是一片好心。“曾纪泽劝说道。

  “对,我是好心……”鲍超听曾纪泽这么一说,对曾纪泽顿生感激。

  ”你出去吧。“曾国藩面色并未改变,让鲍超先出去,他很生气,倒不是因为鲍超抢了一本古书,而是他惊讶于湘军的纪律如此败坏了,每夺取一个地方也进行掠夺,这么做跟长毛有什么区别?

  曾国藩刚回到江西,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曾国荃部的一支两千人的部队,拿下吉安之后,肆意烧杀掠夺当地富户。而且这种行动,是得到曾国荃默许的。曾国藩虽然复出后对部下的道德不苛求,但还是有底线的,对这些丧失人性和触犯军人底线的行为,曾国藩绝不手软,他一怒之下解散了这支两千人的湘勇,让他们全部回了老家。

  没想到,鲍超的手下也是这么做的,曾国藩意识到,湘军的军纪败坏,已经不是曾国荃手下的个案,他不得不整顿军纪了。

  ”此次复出,眼见湘勇在外久战,军纪比以前坏了许多。无严明军纪不足以得民心。不得民心,对付长毛就难以取得最终的胜利!“鲍超走后,曾国藩和曾纪泽深谈了整顿湘军军纪的想法。

  曾纪泽对曾国藩以前的治军思想是了解的:曾国藩建湘军,大概是按儒家思想并参考明朝大将戚继光的”束伍成法“。首先是以忠君勤王、捍卫礼教为建军基础。把太平长毛独尊上帝、反对孔孟儒学以及政治上主张平等、经济上主张平均的思想,指斥为彻底破坏了中国数千年来所奉行的“礼义人伦诗书典则“,是开天辟地以来“名教之奇变“,声称镇压太平军不单是替君王分忧,也是为了捍卫性命所系的纲常礼教。然后以“忠义血性“的儒生为军队骨干,所选将领不仅同籍同乡,且多有师生亲友私谊,以此作为维系内部统一、团结的纽带。

  曾国藩还强调强调将必亲选、兵必自招。继承戚继光“舍节制不能成军“的思想,把统领归大帅调遣,自统领至兵勇逐级自选、层层节制的优点概括为“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平日既有恩谊相孚,临阵自能患难相顾“。

  并且,曾国藩主张以厚给薪饷、广赐翎顶来固结军心和激励士气。鉴于绿营兵丁薪饷过低,影响操防,曾国藩决定实行优厚饷制,使士兵安心服役,所以湘勇的军饷一般是绿营兵的三五倍。曾国藩同时保举有军功的将弁,广赐翎顶,以官禄为诱饵,驱使官兵效命疆场。

  曾国藩还认为么一说,对曾纪泽顿生感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