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6章 踢屁股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科教兴国,才是王道。

  真正的大国竞争,归根到底,其实是现代教育水平和教育人口比例的比拼。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

  战前,德国有8000万人。战后,死了800万战士,伤残了2000多万,女人也被美军和苏军欺负了一百多万。

  日本和德国战败后,整个国家都被打烂了,各种顶级科研人才也分别被美苏两国瓜分的很干净,很彻底。

  但是,战后仅仅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这两个国家又重新在经济上崛起了。

  不仅如此,这两国在国防上,虽然都瘸了腿,但是实力也不弱。

  德国的常规潜艇、火炮和坦克,畅销全球。

  日本的常规潜艇,以及反潜水平,也是名列前茅的。

  从李中易当上执政王开始,到今天,已经十余年了。

  这十余年间,李中易苦心培养的新学弟子,也就三百余人而已。

  但是,这三百余人,先后被派赴各个军州当学官之后,新学的发展就有了质的飞跃。

  学官到任后,来参加学习的学生,聊聊无几。

  这是因为,广大读书人钻研了一辈子的儒家典籍,一时间还转不过弯来。

  不过,李中易早有准备,他早早的就颁布了上新学的补贴法。也就是说,凡是上新学的学子,除了伙食及住宿免费之外,每月还可得两贯钱。

  客观的说,除了开封和少数十几个大府之外,一般的中西部军州之中,只要省着点花,一贯钱已经足够一家三口一个月的开销了。

  这主要是,粮食的库存太多了,粮价低到三文钱一升的程度,大约1.25市斤。

  另外,食盐采取区域招标制之后,盐的价格也跟着大幅度的下降了。

  魔鬼都藏着细节之中。

  当郊区的菜农们送菜进县城时,不再交纳任何税赋之后,经济规律很快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的县城,十里内几乎全是菜地了。

  换句话说,城里人,也吃得起菜了!

  以前,县城里的穷人,只有一种菜,那就是腌萝卜条。

  如果没有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断的运来粮食,谁敢让县城周边地区的良田,全部变成菜地?

  华夏民族,对于饥饿的记忆,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持续了几万年之久。

  读书不要钱,住宿不要钱,还要给钱你花,上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儿?

  结果是,地主家的公子一个没来,穷人家的孩子哭着喊着要来上学。

  新学分为小学和中学,小学的学制五年,主要是识字,知道加减乘除等简单的数学知识。

  中学也是五年制,主要是能够熟练的起草公文,掌握各种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中学的学习,主要以数理化为主,语文方面只需要做到通畅的朝廷法令并正确理解其中的意思,可以用标准的河洛官话念出来,即可。

  朝廷养兵的钱和粮,高丽人都承担了。朝廷养官吏的钱,每年收的田税和商税,也是绰绰有余。

  海外的粮食,源源不断的送进来,彻底解决了饥饿的致命威胁。

  抓来的工奴们,每天都在监工们的皮鞭威慑之下,辛苦的修桥筑路。

  整个帝国的国力,可谓是蒸蒸日上。

  如今的科举,其实是两条腿走路。死抱着儒学不放的人,李中易也给了出路。

  三年一次的乡试和省试,继续保持了下来。只是,殿试合格者,不管是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还是同进士出身,都只能进入翰林院内,成为研究国学和国史的官员。

  而新学就不同了。新学的礼部试之后,新学进士就分赴各州县或是十二部衙门,出任吏员。

  这种安排,依据的是,弘盛十一年七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