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萌芽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谢小三挥舞着小铁锤,一个军汉则抡起长柄的大铁锤,你一下我一下,经过一个时辰的敲击,熟铁块慢慢的被敲出刨刀的雏形。



    这时,有一炉铁水出炉,谢小三用坩埚舀起一锅铁水,然后用火钳夹起刨刀,将刀刃的部分,插入铁水之中。



    大约几个呼吸的工夫,谢小三再次挥舞着铁锤,开始敲打刨刀的刃口部分。



    时间缓缓流逝,最终,谢小三的铁锤敲打出了大周朝第一把平刨的刀刃。



    这时,王小乙带着他的学徒,也已经做出了平刨的木工部分。



    安装的时候,却出了问题,刨刀过长,刃口远远的伸出刨子底部。



    谢小三仔细的观察一下平刨的结构,等军汉们推动风囊加高炉温后,他用一把铁钎宰下了多余的熟铁,又重新钻了孔。



    ok,这一次平刨终于顺利出闸,李中易这个木工的门外汉,当着王小乙的面,在一快没有削净树皮的厚木板上,做起了示范。



    虽然,李中易的动作很不标准,可是,王小乙依然惊讶出声,“我的老天爷啊,好宝贝啊,好宝贝。”



    李中易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功。他手上的熟练工匠,数量严重不足,没有合适的制造工具,造箭的效率不可能获得质的飞跃。



    平刨虽然发明了出来,可是,使用的时候,由于工匠们经验不足,难免会出现,上一刀很浅,下一刀又刨深了的问题。



    不过,李中易相信,木匠们一旦适应了这种平刨,其效率绝对比用斧头来削平树皮以及小疙瘩。



    有了第一次的制作经验,王小乙指点着他的学徒们,连夜造出了二十把平刨。



    新式锯子有了,平刨有了,斧子是现成的,木匠们的必备工具,大致齐活了。



    由于坊内的木料堆积如山,即使木匠们出了错,也不怕浪费材料。



    由于箭杆的制造,已经成了当前的瓶颈,李中易只得尽量把工匠们都调过来,跟着王小乙学习劈木、锯木,刨木。



    由于工匠太少,捉襟见肘,原本的流水线作业,被李中易改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



    也就是说,哪道工序拖慢了进度,李中易就只能把工匠集中派往那边,以提高制造的效率。



    早期的工业化,其实也是从手工业开始的。通过改进手工机械,提高生产效率仅仅是一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大量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在近代化的生产模式组织下,变成每一道工序里边的一颗螺丝钉,这就从根本上,改变小农经济落后的松散生产方法。



    不夸张的说,这种把工人组织起来,集中生产的方式,具有**性的意义。



    明末时期,苏杭等江浙的大城市,已经出现了几万人的手工工场。虽然没有蒸汽机,但是,如果这种竞争激烈的生产模式继续发展下去,机械化的大生产,迟早会出现。



    只可惜,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由于皇帝刚愎自用,官僚士大夫集团的集体堕落和内讧,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李闯灭了大明正统,吴三桂领着野猪皮入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宋也是亡于党争,宋徽宗和宋钦宗各自结党,只知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而无法凝聚国力,对抗金虏。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