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出发的挺早,但是去掉在路上耽误的时辰,这古代的一个时辰就等于是现代的俩小时。

  他们走了将近一个半多时辰,估摸眼下也已经是现代时间上午八点多钟了。

  就这,还是借了任家村离童谣镇近便的光。

  可想而知,其他路远的村落,要想来这卖趟东西得多费劲,卖鸡蛋的不攒个几筐,都不够折腾的。

  没车啊,没招。

  所以此时在这个时间段,童谣镇已经热闹得很。

  牵牛的,赶马的,推独轮车的,挑柴担的,各种让一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

  经寻听问路,知道想去市集方向,得先过了不远处的那个古桥。

  宋茯苓抬眼望去:我去,那小拱桥上的人和牲畜车穿梭往来,桥身不太宽,没想到后世的堵车现象在这里也能瞧见,得排号依次前行。

  一路往拱桥方向走,宋茯苓和宋福生一路看新鲜。

  宋茯苓看她爸将两手插在棉袄袖子了,她也跟着插在袖子里暖和手。

  小子们更是一边推车,一边看花了眼。

  他们主要是看吃的。

  从昨个中午到现在,一直就没怎么吃饭,一直干活来着。早就饿得不行不行。

  有卖烧饼的,有面汤摊。

  热乎乎的包子刚出笼,屉布一掀开,离很远也能看到包子笼里散发的热气。

  大郎喊高铁头他们别瞅了,轮到咱们上桥了,说完,自个喉咙也动了动,口水不自禁往外涌。

  宋福生回眸瞅了眼这些小子们,他领着闺女又从桥上下来了:“你们先过去,在桥下面等我。”

  爷俩直奔刚才经过的那些小吃摊。

  宋福生给闺女先买俩肉包子。

  说实话,面不白,包子也不是那么胖乎乎,一看馅子就不怎么足,但是,“咋就能这么好吃,咋就能这么好吃。”

  宋茯苓吃的一脸惊呼,眼里满是幸福,一口咬下去小半个。

  走了几个小时了,热乎乎的包子比港荣蒸蛋糕可强多了。

  又赶紧往宋福生嘴里塞包子。

  宋福生往旁边躲着说,我不要,你快吃,我给你哥他们去买烧饼。

  “不不不,爹,你必须吃一个,咱买俩呢。”

  宋福生看了眼女儿,一咬牙,冲卖包子的说:“再给我来两个。”他也馋了,人生在世,吃喝二字,除死无大事。

  宋茯苓连连点头:“爹,真的,热乎乎的就是比凉的强。”

  宋福生也两口一个大包子吃进肚。

  宋茯苓还在旁边提醒道:“买包子,你别用公家钱,掏你自个兜里的哈。”

  “你爹我是那样的人嘛。”

  “其实你要是公务员,恩,是,得亏你不是。”

  个臭丫头,没大没小。

  宋福生一边憋不住笑一边去给大侄子他们买油烧饼。

  小子们一人分两个烧饼垫垫饥。

  “买这干啥,你这三叔当的,对他们也太好了,买个馒头就中。”高屠户心疼道。

  “吃吧,多久没见过油了。”

  “那不是在白掌柜那吃过鸡?”高屠户说完,忽然想起蘑菇那茬,更心疼了,帝王菌是不能言说的痛。

  但是得说没有女人们在,男人们再会过日子也不怎么啰嗦。买了就买了,买了就吃,不会翻来覆去磨叽。

  ……

  “卖松子嘞,新打下的松子,正宗山货,八十文一斤嘞!”宋福生站好后,就开始叫卖。

  摊子位置不怎么好,来晚了比较靠后,时不时得喊几嗓子。

  牛掌柜去买秤去了,那东西省不了,早晚也得有用处。所以他没听着他的童生姑爷叫卖声。

  可高屠户是在的,听的他心里当即一酸。

  这在现代很平常的事儿,在古代人眼里却不是很体面。

  商人本就让人瞧不起,更不用说他们这种小商小贩。

  眼下福生为了讨生活,一个知识分子,受人高看一眼的童生在叫卖。

  高屠户挑了下眉,压下心酸,呵斥傻愣住的小子:“都傻瞅么,看看你们三叔。你们还有啥可张不开没有女人们在,男人们再会过日子也不怎么啰嗦。买了就买了,买了就吃,不会翻来覆去磨叽。

  ……

  “卖松子嘞,新打下的松子,正宗山货,八十文一斤嘞!”宋福生站好后,就开始叫卖。

  摊子位置不怎么好,来晚了比较靠后,时不时得喊几嗓子。

  牛掌柜去买秤去了,那东西省不了,早晚也得有用处。所以他没听着他的童生姑爷叫卖声。

  可高屠户是在的,听的他心里当即一酸。

  这在现代很平常的事儿,在古代人眼里却不是很体面。

  商人本就让人瞧不起,更不用说他们这种小商小贩。

  眼下福生为了讨生活,一个知识分子,受人高看一眼的童生在叫卖。

  高屠户挑了下眉,压下心酸,呵斥傻愣住的小子:“都傻瞅么,看看你们三叔。你们还有啥可张不开嘴喊的,都给我喊!”

  “不是,爹,”高铁头抓了抓脑袋:“怎又八十文了。”

  宋福生只瞟了眼高铁头就走了,他得带着女儿去买粮食,刚才那一声叫卖是打个样。

  高屠户骂儿子道:“你是不是傻,你不得多要些给买货的讲价余地?你是我儿不?”

  “卖松子嘞!”

  这东西贵啊,赶集的人也都有这种认识。毕竟他们这里有好些座大山,山货是晓得的。

  山货来之不易,都是玩命的人,躲过猛兽,往树上爬打来的。

  可喊得再响亮,再知道这东西会贵,来回经过的人一问,也忍不住听完价格就直咂舌。

  咱老百姓,有那银钱买一斤松子,都不如买几斤猪肉回家烀着吃实惠。

  货,卖的并不好。

  ……

  大街上,人来人往中。

  宋福生带着女儿连走了好几家粮铺子,一一问价。

  这个朝代,一石是一百二十多斤。

  问过后,心里有数了,也是因为有数,心底微沉。

  买普通米,一两银子正好是一石,120多斤。

  宋茯苓在心里算,要是按照她用人民币的算法,一斤米等于八块多钱。

  而且之前她特意问过她爹,宋福生听了她这个算法后,结合古代记忆是认可的,只是说有些方面不同。比如看病,和他们采松子一个道理,采药也麻烦,药贵,穷人病不起,不能和现代比。

  糙米呢,糙米多少银钱呢。

  店小二扒拉扒拉算盘,一两银子能买220斤糙米。

  宋茯苓又用她的算法:合四块多钱一斤。比前面街口那家粮铺子便宜些。

  面粉,细面。

  店小二瞅瞅宋福生和宋茯苓的穿着,听这俩人说话挺利索,可你们穿这样,一看就穷,还打听什么细面精米。算了,爱问就问吧。

  细面一两银子一石多,能买140斤面那样。

  宋茯苓:人民币7快多一斤买。比起买大米吃,不如买面粉。

  小二没等再问,赶紧告知粗粮价格,他认为这俩人买粗粮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话也多了些。

  劝说你们买粗粮吧,价格最是公道,一两银子能买二石多呢,260斤左右,比买糙米都合适。

  眼下,南面不是打仗呢吗?咱们这里物价也涨。每年到了十二月,也就是下个月,粮价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