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聚歼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很快,其他结果报了上来。

  老营军兵共1065人,新附军兵两千余人,剩下的全是最近裹胁的河南百姓。

  李啸下令,将那些老营军兵与新附军兵全部收押,那些被裹胁而来的百姓,李啸则打算让他们自行回家。

  让他没料到的是,听说李啸要放他们走,那些百姓纷纷跪地不起。

  “李大人,俺们在河南的老家,皆已流寇焚烧掳掠完了,我等已是无家可归。求大人开恩,收留俺们,俺们啥活都能做,有口吃的就成!”几名年轻大点的老汉,对着李啸,纳头便拜。

  李啸长叹一声,虚扶了一下,亦说道:“各位,古话说救人救到底,各位既信得过李某,那么,就皆留下来吧。本官定会给大人一条活路。”

  闻得李啸之话,伏跪于地的百姓皆放声大哭,纷纷感谢李啸的活命之恩。

  李啸方让他们退下,立有军士来报:“大人,兖州知府尼澄大人到。”

  李啸连忙率领众将迎接。

  尼澄,字登甫,北直隶钜鹿人,崇祯年间进士,崇祯五年时,因前任兖州知府王厂干与鲁王朱寿鋐不和,只干了不到一个月的知府,便被朱寿鋐诬陷入狱,最后死于流放途中。随后由尼澄接任。

  尼澄为人,比性格耿直一条筋的前任知府王厂干要圆滑得多,待人接物皆是不卑不亢,和缓有度。但此人内心之中,极有主见,相当机敏决断。在崇祯十一年的清兵入寇山东时,正是此人率领兖州兵将拼力死守,才击溃了来袭的清军,保得兖州府城不失。时任鲁王的朱寿镛大哭而道:“非是尼公救命,我合府皆亡矣。”

  尼澄最后由于操劳过度,于崇祯十三年病亡。他死后,兖州百姓集资为他立了德政碑,碑文出自文学大家范淑泰之手。

  李啸与尼澄前段时间已打过交道,对这名精明干练又待人和蔼的兖州知府,印象颇深。两人初次相见后,很快就言语甚欢。对于李啸要求的提供粮草一事,尼澄亦是爽快答应。

  尼澄在心下,甚至还有占了便宜的感觉。

  自已仅仅只需提供粮草,便可得到李啸军这般精兵强将的大力援助,日后还会长驻单县以御流贼,却让自已这个兖州知府,减轻了不少的压力。

  听闻李啸军在短短十多分钟后,便已全部消灭收降了流寇,正在金乡县城等侯消息的尼澄,十分惊讶,连忙带着数百石粮草和一百多头肥猪,赶至集里寨****。

  “李千户这般快速便将这群流寇消灭收降,真是少年英雄,足智多谋。尼某实为佩服。”身着从四品的文官官服的尼澄,脸上笑容十分灿烂。

  “尼知府过誉了,非是尼知府大力协助,本将安得收此全功。”李啸微笑道。

  两人随后在村中找了个僻静之处坐下,尼澄压低声音道:“李千户,敢问贵部接下来,该如何处置?”

  李啸知道,尼澄是怕自已径回赤凤堡。便微笑着对他说道:“尼知府,勿需担心,我军接下来便直往单县而去,择地建堡,驻军安民。”

  尼澄脸上顿是生辉,他一脸笑容道:“甚好!甚好!有李千户这等强军长驻我兖州,本府肩上之任轻省多矣。”

  心情大好的尼澄,随后又慷慨表示,李啸军去单县后,直到建堡完成,这段时间内,全体屯驻军兵的伙食供给,可皆由兖州府负责。

  李啸心中亦是极喜,连声道谢。

  尼澄忽又想起一事,他问道:“大人,前段时间,黑蝎子部在单县荼毒,各处村寨皆被烧毁,这些村民虽留得性命,但将来的活路,却是堪忧啊。”

  李啸笑道:“不妨事,尼知府你可给单县赵县令下达通知,但凡家园被毁之单县村民,可来助我军在单县建堡,本官会给他们按月付予薪资并负担伙食,待堡成后,他们便可拿这笔工钱,回家重建房屋。”

  尼澄心下石头落地,他感慨地向李啸拱手说道:“李千户心系百姓,真乃仁心之士,且受本府一礼。”

  (多谢董常青9兄弟打赏,感谢支持)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