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征南下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崇祯八年农历一月十一,刚刚过完年不久,高迎祥、张献忠两名巨贼,纠合扫地王、太平王等部流寇,约近十万部众,经河南汝宁府进入南直隶后,于当日攻克颖州。

  由于贼势浩大,颖州守城明军大部闻风逃散,在这极端恶劣的境况下,原南京兵部尚书张鹤鸣率其弟张鹤腾,张鹤龄二人,自募乡勇,与尚未逃散的残余官军一同奋力守城。当然,这样草创之兵,如何是久经战阵的流寇精锐之对手。颖州城被迅攻破,流贼大肆掳掠屠杀,颖州几ChéngRén间地狱。

  这时,张氏三兄弟亦皆成俘虏,高迎祥迫其投降,张鹤鸣不从,部将李自成恼怒不已,把他倒悬于树上,令军士用皮鞭抽打,不料张鹤鸣却端得有骨气,竟这样骂贼至死,时年84岁。随后,两个弟弟皆被杀,举族皆灭。

  颖州既下,流寇兵锋所向,便是大明龙兴之地,中都凤阳。

  京师,乾清宫。

  寒风呼啸,寒冷入骨,虽然春节方过,皇宫之中,过年的喜庆气氛,已是半皆无,又恢复了以往那种压抑灰沉的气氛。

  正在乾清宫中批阅奏折的崇祯皇帝,收到了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的杨一鹏紧急奏报。

  杨一鹏这封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报中,报告了现在流寇已下了颖州,正直扑凤阳而去的可怕消息。崇祯大叫一声,险从龙椅上摔了下来。

  “九苞误朕,九苞误朕啊!”

  崇祯被太监紧急扶起,嘴里犹在对兵部尚书张凤翼痛骂不已。

  前些时日,他收到给事中孙晋的奏报,说流寇入犯东南,极可能会侵掠皇陵,当日,崇祯就此事咨询过兵部尚书张凤翼,张凤翼却安慰他说:“贼起西北,不食稻米,贼马不食江南米,当会折返而去,无忧矣。”

  这番奇谈怪论,崇祯竟信以为真。

  如果不是张凤翼现在去了陕西监督剿匪进度,暂时动不得,崇祯真想立刻杀了他。

  只是残酷的现实,却不允许他做一只把头埋入沙中的鸵鸟。

  “传辅入觐!”崇祯对一旁的太监大吼道。

  传令的太监,有如一只受惊的兔子一般,迅窜出乾清宫,消失在殿外的丹墀尽头。

  很快,一脸惶恐的辅温体仁在太监的引领下,来到了乾清宫中。

  他方跪下行礼,崇祯便急急问道:“长卿,朕且问你,现在流贼直侵凤阳而去,如之奈何,可有御敌之法?!”

  伏跪于地的辅温体仁,在这大冷的天气里,背上却是冷汗涔涔。

  “禀皇上,凤阳乃我皇家龙兴之地,为保万年龙脉风水,故未设城墙。只是这般无防之城,敌寇若至,何以挡之!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在颖州到凤阳的路上,拦住流寇,阻止他们进犯凤阳。”

  崇祯焦躁地一摆手,大喝道:“这番道理,朕自知之。现在如何阻敌,却是要紧!”

  崇祯的问话,击中了温体仁的软肋。

  这个工于心计,善于内斗的著名奸相,对外及用兵方面,却是一蹋糊涂。现在要他来处理如何对付流寇,确是难为他了。

  不过,圣问在前,温体仁不敢不答,他迅地思索了一番,咬了咬牙说道:“臣以为,当令漕运总督杨一鹏从驻地淮安,领兵赶往凤阳,以挡流寇攻势。睢州总兵骆举率需率本部兵马,赶往凤阳,支援杨一鹏。再令总兵邓玘率川兵,从河南信阳急趋南直隶,以堵流寇之后路。最后令应天巡抚张国维,调派南京军兵往援凤阳,与上述三部兵马一起,形成四面围杀之势,方可彻解凤阳之危局。”

  崇祯听了温体仁的回答,脸上的忧色却是更深,他能明显感觉出温体仁的计策,似乎多有漏洞,只不过,皇帝对于军事亦不在行,一时也无法说出具体原因。

  如果以后世之人看来,温体仁的计策,其实是相当华而不实的。

  先,现在各地的明军,除了洪承畴部等少数明军敢与流寇交战外,其余的明军,皆是畏寇如虎,明哲保身,避寇不战。指望这样消极心态的明军,去击败锐气正盛的流寇,本身便是一种奢求。

  其次,各部明军之间,组织配合程度极差,各种观望不进,坐视友军败亡,甚至暗中拆台之事,皆是常见。现仅凭朝廷一纸谕令,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配合。

 答,他迅地思索了一番,咬了咬牙说道:“臣以为,当令漕运总督杨一鹏从驻地淮安,领兵赶往凤阳,以挡流寇攻势。睢州总兵骆举率需率本部兵马,赶往凤阳,支援杨一鹏。再令总兵邓玘率川兵,从河南信阳急趋南直隶,以堵流寇之后路。最后令应天巡抚张国维,调派南京军兵往援凤阳,与上述三部兵马一起,形成四面围杀之势,方可彻解凤阳之危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