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音乐节前的准备第2/2段
调音师说了一大堆专用术语,不过意思却很简单。
一条线直接将电吉他的音频信号接入调音台,另一条线则是拾取吉他音箱中放出的声音,再将两者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前者可以最大化保持电吉他原有的信号,让调音师有更大的处理空间。
而后者,则可以让声音带有更多音箱的“质感”或者“特点”。
若是只用一种当然不是不可以,但却会有明显的缺陷。
另外,双轨信号,可以保证万一某一条线路出现问题,至少还有另一条线路发出声音,不至于演出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发现吉他发不出声音了。
其它乐器,也同样如此,至少保证有两条拾音线路,以确保不会出现大的演出事故。
这个提议也得到了乐队的认可。
接下来是罗杰的贝斯。
在大多数小规模的演出之中,受限于经费、设备以及人手等原因,贝斯手往往仅仅只是简单粗暴的贝斯到DI,再到总调音台。
不过,二十世纪娱乐并不缺乏器材,至少普通档次的器材十分齐全,人手也很充足,自然不会让罗杰这么寒酸。
同样也是双轨拾音,一轨原声保驾护航,一轨同样是DI,但却不是前级DI,而是贝斯箱头上的DI输出。
这并不是说与吉他的待遇有什么区别,仅仅是乐器的音频不同,所以必须采用不同的拾音方法。
在这一场演出上,贝斯主要是为了给鼓和吉他陪衬,而不是主角,因此不需要做额外的动作来突出贝斯。
一支优秀的乐队,需要考虑的永远不是满足乐手个人的喜欢,而是为音乐的整体服务。
无论是贝斯,还是其它什么乐器,除了少数几首特定的歌曲之外,要求都非常明确。
第一要素永远是清晰,让人能够清楚识别到。
其次则是融洽,能让人轻易听到,但又不过分突出,不能破坏音乐的整体感。
如果每一个人都想要让自己成为最突出的那一个,互相抢音,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变成乱糟糟的一团,导致演出彻底失败。
最后一个,是主唱的人声,这一条反而是最简单的,根本没必要讨论。
只需要一个高质量的麦克风,摆在合适的位置就行了。
唯一要注意的,是在与场下观众互动,或者走位时,要注意麦克风的位置,避免出现飞麦的情况。
所谓飞麦,也叫做啸叫。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话筒与返送音箱走得太近,然后音箱就会突然出现频段很高的尖叫声。
飞麦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不过原理都是一样的。
简而言之,就是麦克风的声音被音箱放大——音箱放大出来的声音又被麦克风拾取回去——麦克风的声音再次被音箱放大,形成一个循环。
这对于演出的效果,绝对是灾难性的破坏,对整套音响设备也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
不过,只要根据现场的情况,严格限制话筒的走位,就可以完全避免。
调音师与罗杰三人确认了乐队的需求,以及不同乐器的基本拾音方式,一一记录下来,说道:“我跟我的人讨论一下,一会拿出一个方案来,我们找地方测试一下效果。”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