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调解纠纷第2/3段
陈元兵清早起来主动与陈广秋协商,他想解决这件事。谁知陈广秋却是个不好说话的主,毫无协商的余地,还恶口伤人两人就吵起来了......朱长庚听了陈元兵的简单介绍后,知道事情并没有电话上说的那样严重。心里便有底了。朱长庚把陈广秋和陈元兵叫到一起,对他两讲了一通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的政策。然后问他们自己怎么处理?两人都说一样的话:“领导,您说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听您的。”朱长庚说:“给你们两条,你们自己选。第一条,叫执法队来,封矿,两家都别采了。第二条,你们各自都让一步,规规矩矩只采自己划定的范围。”当然,两人都表示选第二条。最后朱长庚连训带骂地给他们讲了一通大道理,这次纠纷也就处理完了。朱长庚的心情也舒畅起来。小车下了牛头山,出了石榴湾,进入了兰塘乡地界,这里是朱长庚相当熟悉的地方。也是他迈入仕途的摇篮。他怀念这个地方,每次路过这里他都要坐在小车的前面,然后要牟钟民把车开慢些,贪婪地看看这里的山山水水。
“小牟,开慢点。”朱长庚小声说。
牟钟民笑了一下:“朱书记,您一直还记挂着这个地方啊。”
“是啊,我在这里担任公社领导的时候,是一九七六年,我刚好三十一岁。那时候我还年轻,几乎跑遍了这里的每一个地方。你看,前面那个水库就是我在这里修的。”
牟钟民往左前方看了一眼,山坳中确实有一个水库,虽然不是很大,但水库里的水很清亮,在太阳的照射下呈现一片天蓝色。
“水库的水好清亮。”牟钟民说。
“我在这里蹲过点,那时候这里很穷全靠天吃饭。半个月不下雨就是旱灾,连下三天雨又会成水灾。我带领他们修了这个水库,从此后靠天吃饭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小车顺着乡村公路前行,两边是低矮的瓦房,小块小块的农田里庄稼已经半熟,金黄色的稻穗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脚。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一行白鹭朝着远处的山顶飞去。朱长庚望上窗外觉得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
朱长庚似乎是在回忆:“我在这里短短一年,生产队的粮食从每人平均不足三百斤增加到了四百五十斤,使这里的农民吃饱了饭。”
牟钟民一边平稳地开着车,一边“嗯,嗯”应着声。这时候前面走着一位老人,老人挑着两蓝子秋苞谷。腿有些不方便,走路一瘸一瘸的。朱长庚盯着老人多看了几眼,当小车驶近并超过老人的时候。朱长庚好象想起了什么,突然说道:“停一下。”小车停稳后,朱长庚下了车,往回走了几步迎上老人问道:“请问您是不是陈家庄的。”
“是。”老人惊讶而又不解地望着朱长庚。
“您是不是叫陈来顺?”
“是呀。”老人把苞谷放在路边,看着朱长庚,一脸的疑惑。
“我是朱长庚啊,我应该叫您表哥呢,小时候您叫我庚儿,您带我去河里抓鱼还记得不?”
老人一下子记起来了,激动得手有些发抖,“记得,记得,只是时间久了认不得了,庚儿,唉,唉,您看我这嘴,您是大干部啊,我也不知道怎么称呼您,您不要见怪噢。您这是从哪里来。”因为激动,老人说话有些语无伦次。
“从石榴湾来,”朱长庚说,“您就叫我庚儿最好,听着亲切。您这是去哪里啊。”
“去芙蓉镇,我闺女在那里。”
“哦,还有很远啊,我送您去,老人家快上车吧。”
“那要不得,我这一身脏兮兮的一身的汗臭。你们先走吧,我慢慢走没事的。”
“小牟,”朱长庚朝牟钟民喊了声:“帮老人把这些玉米放在后备箱里吧,我们拐个弯送老人去芙蓉镇。”
牟钟民下了车,刚用手提起两蓝玉米,突然“汪汪”两声狗叫声吓了他一跳。一看路边草丛中伏着只黄狗凶狠地瞪着他。陈来顺老人严厉地喝了声:“黄毛,别吓着人。你不能坐车,赶快回去吧。”
牟钟民笑着说:“您老人家还带着只狗呀,我没注意呢。”
“是啊,养了十年了,我去哪里它都跟着。打也打不走。”
牟钟民把苞谷放进小车后备箱然后又扶着老人坐进小车的后排座位。陈来顺老人又感激又激动,眼里有了泪花。喃喃说道:“您真好,还没忘记我们,您父母做了好事,积了阴德,生了个光宗耀祖的好儿子。”
“老人家,别这样说,能为老百姓做点事,这是应该的。”朱长庚说。
&e会成水灾。我带领他们修了这个水库,从此后靠天吃饭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