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恶意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CAA首创的打包模式最早是为了推销手中的电视节目。

  70年代,刚刚成立的CAA不但受到老东家WMA的打压,旗下的艺人也少得可怜。为了尽快给客户们找到工作,避免刚刚成立的小公司分崩离析,CAA总裁迈克尔·奥维茨等人才另辟蹊径,通过优秀的剧本将旗下合适的艺人全部聚拢起来,然后整体推销给各大电视台。

  这种打破了传统先挑选演员再为其定制剧本的打包模式意外获得成功,随后逐渐发展到电影制作方面。

  1982年,CAA的电影打包项目《窈窕淑男》票房大卖,取得了当年北美票房排行榜第二名的好成绩(第一名是《外星人ET》),彻底让打包机制成为CAA的核心运营模式。

  随着CAA的发展壮大,旗下顶级明星越来越多,这家经纪公司在好莱坞也表现的越来越强势。不但为旗下明星索要越来越高的片酬,还通过从整体项目预算中抽取佣金形式,变相绕过好莱坞禁止经纪公司涉足制片领域的法规限制,进一步推高影视节目的制作成本。

  于是,对于这种不断瓜分自身原有权力和利益的项目运营模式,好莱坞各大影视制作公司也开始变得忌惮起来。

  作为一家成立近百年的老牌经纪公司,WMA前些年虽然意识到了CAA这种全新运营模式的威胁。不过,由于这家公司根深蒂固的保守做派,以及内部经纪人各自为政缺少协同合作机制,WMA并没有及时跟进。

  直到上半年两位核心高管去世,公司内部动荡造成大批顶级明星出走,WMA才如梦初醒。

  然后,西蒙的《蝴蝶效应》,在乔纳森·弗里德曼的推动下非常巧合地成为WMA向好莱坞制片厂推出的第一个打包项目。

  虽然最近几个月大批顶级明星出走,但其实,WMA的整体规模依旧远超CAA。

  CAA作为这些年崛起最快的好莱坞人才代理公司,直到现在旗下仍然只有五十多名经纪人,客户数量才刚刚达到600人。相比起来,拥有一百八十多位经纪人的WMA,旗下艺人规模却超过3000人。

  CAA的打包机制本就已经让制片厂感到了威胁,如果好莱坞规模最大的人才代理公司也转向这种项目运营模式,不难想见,各大电影公司以后在影视制作方面将会越来越被动。

  由于这方面的顾虑,虽然《蝴蝶效应》获得了很多制片厂高层的看好,但一周时间过去,本应是电影公司做出答复的时间,几大制片厂负责人却都没有给出明确回复。

  转眼已经是7月中旬。

  好莱坞市中心的派拉蒙公司总部,时间是周二下午。

  由于今年暑期档推出的两部影片《壮志凌云》和《翘课天才》都大获成功,派拉蒙总裁西德尼·加尼斯最近一段时间也显得意气风发,因为公司现在算是彻底扫开了前两年巴里·迪勒、迈克尔·艾斯纳、杰弗瑞·卡森伯格等高管陆续出走的阴霾。

  受到公司高层频繁离职的冲击,派拉蒙去年成绩最好的影片《目击者》票房也只有6800万美元,很多媒体都在嘲笑派拉蒙母公司海湾西方董事长马丁·戴维斯将巴里·迪勒等高层逼走的愚蠢举动,还预测派拉蒙从此将一蹶不振。

  现在,派拉蒙元气复苏,脾气暴躁的马丁·戴维斯最片厂负责人却都没有给出明确回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