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秦桧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靖康十六年如何做了财税制度的革新呢?

  朝廷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做了分离管控,即后世的分税制。

  一、朝廷收朝廷的,例如商税里的消费税、银行税、海关税、大宋国企商税、城市建筑维护税等等。

  二、地方则可以开始收道路税、田地拓荒税、各地私人商社的商业税、资源税等等。

  赵桓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把朝廷和地方的税收分开?

  一是国土已经空前规模,这些年发展虽快,但也出现大量的政策漏洞,偷税漏税太多,仅仅是东京收税,户部的人要全国各地跑,无法辐射,所以许多地方的税都收不上来。

  二是鼓励地方多样性发展,而不是被京师的一套标准给限制死。

  等新的税政一出来后,各地官府立刻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终于拿到一部分财政大权了!

  紧接着,朝廷便将公路和铁路设置成了未来十年考核的重点目标。

  并且分门别类将南方诸多地方的水利修建也纳入进去。

  靖康十五年的新政,给各地官府打下一个模板,大家也都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走了。

  此后的朝廷,明显变得更加轻松。

  赵桓也从具体的事物中脱离出来。

  他在做什么?

  规划更大庞大的版图。

  靖康十六年二月,赵桓开始了他空前绝后的移民政策。

  从南方和中原,抽调百万人口西进。

  去哪里?

  伊犁!

  伊犁在七河流域的腹地,在后世被称作塞外江南,那里有丰富的河流资源,土地肥沃,也是亚洲大陆的腹地。

  用五年时间将伊犁发展起来,赵桓将消除西征战线过长的隐患。

  并且在伊犁建立起连接河中地区的贸易线,为彻底击败突厥人做准备。

  一旦伊犁发展起来,再往西推到碎叶,将这一带的经济打开,建立汉人的城市和军事重镇,大宋的骑兵完全可以纵横到地中海,甚至兵临耶路撒冷。

  伊犁在行政区上面被划归到了高昌,由李光管辖。

  赵桓大笔一挥,给河套路拨款2亿贯(240亿元),沿着河套路的兴庆府到高昌,建立三条铁路线,5条公路线。

  这些交通路线在不久的将来就是中原给西域输血的大动脉,只有这样,伊犁的城市群建设才能出现源源不断的动力。

  赵桓再大笔一挥,给高昌拨款3亿贯(360亿元)。

  主要三点用途:一、1亿贯扩建高昌城,五年之内高昌的人口目标两百万。二、1.5亿贯建立伊犁城市群,五年之内,兴建九座城市。三、还有五千万贯砸在碎叶城的修建和扩容上。

  至于征讨西域的军费,另外单独算。

  靖康十六年的前三个月,东京城没有一个官员睡过一次好觉。

  因为皇帝也没有睡好觉,大家全部加班加点。

  政事堂联合三司(户部)拿出了河套、高昌到碎叶城的一整套建设方案,包括人口的抽调,铁路、公路的建设长度、预算。

  事无巨细,全部写得一清二楚,仅仅是文书就堆了半座宫殿。

  翰林院的人也在三个月之内,连续六次通过邸报,传达中原和南方,呼吁读书人加入西域大开发的行列。

  并且翰林院承诺给出预备官职和完善的福利待遇。

  大宋新政十五年积累的人才,为这一次西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血液。

  在新政下长大的年轻人们充满了冒险精神,他们不仅仅在沿海的各大港口寻找抵达西方的线路,也不断的往西域,去寻找新的财富机会。

  听说王军已经将战线推到了碎叶城以西,高昌一带出现了大量的心机会,也有更多的民间商人、读书人自愿前往。

  他们离开了祖辈守护的家乡,去寻找新的生活。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个样子,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在政事堂和户部做出民生规划的时候,枢密院和军督府也给出了未来十年对西域的作战战略目标。

  这将是一次空前的西征,涉及到了军事打击,经济带的建立,货币的流通,以及文化的传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