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妈妈去哪了(下)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说到这,他脑中灵光突然闪过——慕老爷子是要立木结亲?

  难道说让孩子她妈左右为难的事情,就是沿袭自老老爷子那一辈的“家传祖训”?

  “爸爸,你听妈妈说过这些事吗?”钟蓓蓓仰起头,好奇的向爸爸问到。

  “妈妈?”

  三个小姑娘异口同声的重复了一遍,谢卿芸更是结结巴巴道:“你和慕小姐是、是夫妻。而且孩子都,都这么大了?”

  几天前在木材市场发生的认亲闹剧,三人是后半程才出场加入的。

  因此对钟衍与慕青蝉的关系,谢卿芸并没有完整的认知。

  仅有的那点注意力,还都用在同一件事上,就是如何开口请钟衍帮忙治病。

  今天突然听见钟蓓蓓开口叫妈妈,三人内心中的震惊可想而知。

  “按照目前的状况来看,慕青蝉应该是我妻子的妹妹。我妻子大概是慕家的叛徒,就像永远不能上族谱的那种。”钟衍语气轻松的沿用了慕青蝉写的剧本,把故事进一步往下展开。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谢卿芸恍然大悟,“嫂子不愿接受这种充满封建思想的家族约束,毅然决然抛下一切离家出走。”

  “其实我觉得离家出走也还好啊,”白潇瑜赶紧补充道,“最起码她遇到了钟衍,还有一个这么可爱女儿。”

  “别把话题往我身上扯,继续说那个选婿的故事。”钟衍不紧不慢的将话题拉回自己想要的方向,“我也很想知道,老爷子究竟定下了什么样的游戏规则,才能把孩子她妈气得离家出走。”

  随着谢卿芸的深入讲解,事情逐渐被抽丝剥茧展现出来。

  慕家老爷子的心愿,说来很简单同时也很复杂。

  老爷子出生在旧社会的木雕世家,十岁时父母双亡。

  幼年的他辗转流落至此,靠着乡里乡亲接济的百家饭,一点点的成长起来。

  可以这么说,如今活在山外村庄里的居民,只要不是建国后从外地搬来的,几乎都是老爷子的救命恩人。

  老爷子在十岁时曾经发下大愿:自己将来有能力报答时,当年帮过自己的居民,有一户算一户通通要偿还他们的恩情。

  可惜老爷子等到快死时,都没有等到报答的机会。

  慕青蝉的父亲,他靠着摸索钻研几本家传古籍,愣是将慕家技艺重新发扬光大成了新一代木雕大师。

  他在手里有了几个钱之后,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老爹圆梦。

  于是他在九十年代发动大家筹款集资(其实没筹到多少钱,绝大部分都是他的积蓄),以入股的方式组建了立木林场。

  当时他对老爷子说,等到林场树苗成才后,所有的参股的人最少都能获得五十万,从此衣食无忧。

  听见儿子立下的保证,老爷子这才含笑而终。

  从那时起,给参股的人每人五十万,则变成了慕青蝉父亲的毕生追求。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

  林场的树苗都长成十多米高的大树,但是始终不见半根木材被卖出去。

  后来有人传言说,慕先生曾经请专家看过,因为种植方法有误,林场里种的树木根本不值钱。

  等到慕先生过世后,慕青蝉接手了这个林场。

  这时又有人传言,立木林场本意不是为了卖木材,实际上是卖女儿,或者说慕先生在用这种方法替女儿选夫婿。

  只有能担下慕家承诺,替老爷子了结心愿把钱还上的人,才有足够的资格娶天仙一样的慕青蝉。

  “呃,我想问一句,就算按照最低每户五十万来计算。”钟衍神色古怪的问着,“假如某个富豪想娶到我家小姨子,他大概要出多少钱?”

  谢卿芸干脆利落的回答到:“不是每户五十万,是每人五十万——根据我打听到的数字,好像大概要一个亿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