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莫子桓襄阳初拜师 庞德公雅兴传耕读第2/2段
黄承彦还记得莫古拜师一事,眼见天色已不早了,心里自然也没有欣赏这些风景的闲情逸致了。
“庞兄!其实我这次回返襄阳,实是因为受友人所托,为他孩子觅一良师。喏!旁边这位就是了,一路不辞舟车劳顿,也跟着来了襄阳。子桓,还不上前见过先生!”
“子桓见过先生?!”莫古在本章也终于说了第二句话了,不容易啊!
“这…这……并非不是不给贤弟你面子,实是我自认也学艺不精,恐误了这孩子啊!再说我这等年龄这般学识,如若就收了弟子也恐贻笑大方啊!”
“兄长勿要玩笑!若你还称学艺不精,那恐怕这大汉还没几人敢说自己识字了。兄之学识已是状若星河,让旁人难以企及了。倘若你还不能收授弟子,那这天下便无先生一词了!此世即使并非几百年前,但兄之理论也可独为一家了。”
“言过了!言过了!我仅仅为一山野之人,而立之年,又有何才何德敢当贤弟如此称赞?虽然我现在不欲收弟子,但是子桓如果愿意随我修行,倒也不必行拜师之举,也不必尊我为师,权当我是一书友。不过我之思想精髓非亲身耕读不能领会,想要贯彻领会,那子桓可要吃些苦头了。”
听道此言,莫古倒是想打退堂鼓,不过又想起那后世诸葛亮每每以师礼拜庞德公,却也是躬耕于田野之中最后才成了蜀汉丞相,想必自有一番道理,话到嘴边又缩回去了。不想此举却又被庞德公瞧了去。
“子桓!欲言又止,可是不愿留下与我作伴?那可尽去。待我整理完我之学识,到时刊印成书也可赠与你自己慢慢研读,若如感到言之不实,也可弃之不看。”
“非是如此!还望先生知晓,古家在南阳,却身在襄阳,且第一次离家这般久,难免想念家中父母了!倘若跟随先生耕读,恐怕许久难见南阳亲眷了,故有此难言之举。”
“难得子桓你有此孝心,不过随我修行,你可随意安排自我时间,想来便来,想走便走,想念父母时你可前往探望,想要游玩时也可自去游玩。我们全是这求学之路上的旅人,可不要因俗世规矩拖累了学习求知之旅。尽可满足自己欲念后,再静心投身于学习之中。只有如此诚于道,才能感乎道。”
“谨遵先生教诲!”莫古适时说道。莫古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拜师成功,不过好歹这位师傅全然不会制定那些条条框框,对于莫古来说倒是唯一值得满足的了。
不过莫古倒是通过在襄阳的莫家商行把拜师的情况传了回去,几日后得知消息的莫母倒是十分担忧:“你心真是大,我儿如此年龄便让远游,不知他在襄阳可还曾习惯?不行!我必须前去照看才放心。”
“那不如我也前去?我去置办一套房产紧邻庞德公庄园,方便随时看望,你看如何?”不提莫家二老商议着为了莫古购置学区房的事儿,我们主角现在倒是很是舒服。
莫古本以为随着庞德公耕读那便少不了耕地,哪曾想到庞德公看他年龄尚小,倒是派他去帮助庞夫人翻晒书籍整理书册去了。到了那书屋才发现全是竹简,然后主角告诉了庞德公大汉现在最大造纸商就有他们莫家一份,他愿意为庞德公把所有书籍刊印一遍,方便保存。
叫来了莫家商铺的人抄录制作雕刻模板,所以这样一来倒是省了他翻晒的功夫。
当然了庞德公虽然说了不当主角的师傅,但是还是怕辜负了黄承彦的嘱托与耽误了莫古,所以还是考教了一番莫古学识,最后在莫古拥有作弊器的情况下,倒是把庞德公给整惊讶了,他没想到莫古如此年纪便已知晓了诸般学识。不得不说庞德公确实是东汉少有的智者,他还是感觉到了主角对于那些学识仅限于嘴上,对于实际操作基本为零。
所以在主角不知道的情况下,庞德公心里面已经在盘算着采买一些种子,让主角去亲自栽种,去通过发现各类种子的生长环境、条件等等情况的诧异与各类植株或相互补益或相互克制,来实践主角已经知晓的一些学识,当然最主要的是庞德公想要给主角传输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不得不说庞德公为了主角倒也是付出了不少了。
不过就在庞德公暗暗计划的同时,莫古父母终于也来到了襄阳,正备好了厚礼,在赶往庞德公的庄园路上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