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倒斗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二位是万人敌项羽,其实项羽和伍子胥还算是老乡,两人都是现在的宿迁人。项羽在进入关中之后,实行了三光政策,极大地激励了将士用命之外,也引出了人性的野蛮,这样的不得人心之下,陨落也就成了他口中的非战之过。待到后来刘邦鼎盛,于是在《史记》中,项羽掘始皇帝冢成了他的一大罪过,被用以昭示天下。

  第三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了,据说曹操设立了更为有建制的盗墓兵团。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自于汉代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

  其实盗墓严格区分的话,只有官盗和散盗。

  以上三人都可以说成是官盗,毕竟散盗能力有限,在真正的帝王大墓之前,散盗不具备挖掘能力。

  除了官盗之外,普通的散盗形式不多,总归以碰伙,组伙,拉伙的方式出现,但是最多的还是父子亲属组团盗墓居多。盗墓的都是些心狠手辣之辈,不下于那些抢劫贩毒的罪犯,有的甚至比他们更阴狠。比如父子组团盗墓的,一般挖通墓室后,都是父亲先上来,儿子把那些陪葬品用小筐装上,父亲用绳子拉上地面,最后再把儿子拉上来,但是如果儿子先上来的话,往往就会把陪葬品拉出后,狠心的把盗洞填死,独吞赃物。父亲之所以不会对儿子下手,因为他要留后,虎毒不食子!”

  “原来盗墓的并不像书里写的那样,像是齐心合力的寻幽探险。那影视剧里演的不是骗人的嘛!”官卫恍然大悟道。

  王庵进一步解释道:“其实也不全是杜撰,某些地方还是讲了一些东西。你知道唐朝黄巢起义吧,黄巢这个人闹革命是一把好手,可对于盗墓就显得太过浮夸,不懂土木作业的他,选对了重量级的墓葬——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陵寝,却连根毛都没有挖到,在其动用了四十万起义军大肆挖掘乾陵后,所做的无非是将梁山给卸去了一半,反正在搞了许长时间后,除了挖出一条几十米深的大沟之外,他们什么都没找到,当然这条沟直到现在还有迹可寻,那是黄巢挖的一个大坑!

  可见,盗墓是一门也需要技术,不是随随便便拉起个队伍就能干的,这不是请客吃饭,没有那么随意。

  我们看志怪小说中,摸金校尉需要的装备挺多,首先要挂了摸金符,还要携带北地玄珠,黑折子,旋风铲,水火鞋,摸金手套等等专业用具,还要背上墨斗,软尸香,黑驴蹄子一些东西防止邪物。

  除却这些本身装备以外,盗墓还需要极其强大的自身学识,这里边又包涵了风水,葬经等等学问,主观一点来讲就是望闻问切!

  都说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在风水中一处好的墓地是相当难以寻找的,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这么来的,此中的龙便是山脉的统称,在唐朝的《大唐阴阳书》中也称之为岳。后来在中日交流中被传到了东瀛,后又在宋代传回华夏,可关于点穴的辅助性方法,相土石以判断穴位的生气旺衰,只有东瀛还有该方面的记载,我们俨然已经失传了。

  但古代的帝王之墓即便是寻到了一处佳穴总要大肆修建,,可在一个朝代的没落之后,它们的存在除了为盗墓者指明方向外,什么都做不了。

  于是在历史的转变中,一些皇帝将墓葬做了伪装,比如元朝的皇帝成吉思汗特别墓葬方式,既没有典籍的加载,也没有相对的建筑,所以是至今都没有被找到的。

  这时候盗墓者的手段就到了被用上的时候,其中有一种叫做辩土痕的方法,《清稗类钞•盗贼类》记述的一个叫焦四的盗墓老贼,便是观泥痕的高手。观泥痕就是观察土壤的颜色,这本是北派盗墓贼的看家本领,当然也是盗墓的入门技能。

  而我们熟知的盗墓器械洛阳铲,就是用来观泥痕的辅助装备。

  这还是普通手段,真正懂风水的高手,可以通过山川走向来辨别古墓位置。在确定墓葬位置之后,还要做相对的掩饰,比如荒山野岭之中盖庙的,或者对一些古建筑物进行翻修的,都是一种进行盗墓之前做的伪装。”

  “没想到这里面有这么多道道,你懂得还真多,真是佩服佩服!”官卫的表情极度夸张,王庵很想抽这混球一顿。

  “行了,别再我这瞎耽误功夫了,你可以去查一下最近有没有在荒郊野外盖房的,立庙的,估计没准就能找到这三个人的作案地点。不过这三人是被什么东西吓死的,估计很难查到,你努力吧!”王庵的话里多少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